|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龙健康
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变大,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力容易受影响,以下几件事建议少做,以免伤身:
过度消暑贪凉
立秋已过,但温度还停留在夏天,因此不少人选择饮用冰奶茶。实际上,冷饮是不宜在夏秋交替之际饮用的。此时阳气发散在外,中焦脾胃虚寒,过食冰镇瓜果或冷饮,则易导致寒邪直中太阴脾经,出现呕吐泄泻、脘腹冷痛等症状。此外,切忌过度贪凉。若夜卧贪凉,则易导致寒邪客于太阳膀胱经,引发头痛恶寒、项背拘急(项部和背部的肌肉拘紧、痉挛不舒);久处空调房,则易导致风寒束表,可见鼻塞流涕、关节酸重等症状。
中医方面推荐采用传统消暑方法,如饮用乌梅汤生津止渴,用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材煮水擦身。饮常温之水,洗温水澡,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
过度锻炼
夏末秋初时节,温差加大,许多人会选择在此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增加锻炼频次,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然而,立秋后炎热天气仍将持续,高温消退需待处暑之后,在此期间大量运动、过度出汗反而会耗气伤津,导致心阳受损、心血不足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甚至中暑虚脱。
医生提示,锻炼应当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建议以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功法为宜,每次以“微微汗出”为度,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
过早穿太厚的衣服
“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过早穿太厚会让身体无法适应温度变化,降低抗寒能力。但“秋冻”也要适度,尤其早晚温差大时,需注意腹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凉。
熬夜或过度劳累
夏秋之交人体能量消耗较大,若熬夜或过度劳累,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容易被疾病侵袭,还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情绪波动、皮肤状态变差等。
夏末秋初养生要把握“扶阳祛湿”的总原则,既要顺应天时,借助自然阳气驱散体内寒湿,又要注意固护正气,避免过度耗伤阳气和津液,调养精神、保养正气,如此才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