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已见刊] 不服输的“智造者”尹华杰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服输的“智造者”尹华杰(图3幅)
王毓嘉 韩宇
7月10日,冀中能源集团华北制药股份公司新制剂分厂201车间的设备运转声此起彼伏。车间主任尹华杰站在一台高速运转的灯检机旁,目光紧紧追随着传送带上的药瓶。当被问及智能化设备改造成效时,他抬手拂过机器外壳,满脸自豪地介绍道:“我喜欢智能化设备改造。这不,我改造的这台高速灯检机‘上岗’后,用AI(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灯检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工,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更解决了人工灯检合格率低的难题
尹华杰爱琢磨,喜创新,扎根生产一线13年来,不仅是车间里的“问题终结者”,更成了智能化改造的“急先锋”。从普通职工成长为企业“智造”标杆,他凭着20余项技术改造成果,斩获冀中能源集团“十大杰出青年”殊荣,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不服输的“智造者”。这些成果里,既有优化冻干程序年省10万元的“小惊喜”,也有改造贴标机实现滴眼剂自动化生产的“大突破”。
2019年8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进入一致性评价关键期。传统冻干工艺要耗上40多个小时,不仅拖慢生产节奏,而且高能耗成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拦路虎”。“冻干得慢工出细活,急不得。”车间老师傅于铁龙劝他说。可尹华杰盯着生产报表犯了轴,坚定地说:“这关不破,集采市场就没咱们的份!”
一场技术攻坚战就此打响。他带领技术攻坚团队扎进30摄氏度的生产车间,一遍遍给冻干机做“体检”。一待就是大半天,汗水湿透工装,机器轰鸣震耳,他们却浑然不觉。通过对冻干机全方位的性能“体检”,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即干燥阶段温度曲线的精准控制成为突破口。历时数月监测分析,团队锁定“升华时间”这一关键变量。
“通过精准调控升华时间,我们将原本40多小时的生产周期压缩到20小时以内!”尹华杰难掩兴奋地说。该工艺革新将效率提升近60%,能耗成本降低50%。在随后第七批国家集采中,此项工艺释放出巨大效能,产品一举中标,产量持续攀升,车间由此扭转被动局面,为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遇到难题,尹华杰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2020年,为拓市场,车间计划激活品种注射用磷霉素钠,实现多规格装量改造,按常规方案,需要投入240余万元购置新设备。消息传来,尹华杰却陷入沉思,心想:能不能用低成本改造,让设备‘活起来’?这个念头一旦萌生,便如野草般疯长。他拉着设备主管秦文明等技术骨干展开调研,大胆提出了“更换螺杆、调整转速实现装量切换”的设想。
然而,改造之路困难重重。“信号接入是最大的难题。”秦文明回忆道,“厂家不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只有每天趴在设备上观察走瓶机的运动规律。”经过两周的认真观察,他发现,静音星轮扇形块转动与瓶子启停同步,便瞬间有了灵感:在静音星轮扇形块处装上传感器,采集信号接入螺杆系统,让设备具有灵活切换多规格装量的能力。于是,尹华杰报计划购买了传感器,仅花费几百元就成功完成了设备改造,为企业节约设备购置费用200余万元。  
尹华杰的“智造”清单越拉越长:引进全自动装箱机、高速贴标机,推动生产效率跃升;改造最终灭菌生产线、新增吹灌封滴眼剂线,为B6注射液等产品投产铺路;搞“增节降”项目,每年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创新“冻干箱清洁周期延长技术”,让效率再提25%。眼下推进的双箱生产模式,预计年增产冻干产品80万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到2025年,智能化改造让201车间在集采浪潮里,既降了人工成本,又提了产能。”尹华杰望着车间里运转的智能设备,笃定地说。


【创新故事】图1:尹华杰检查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药品生产状态.jpg
【创新故事】图2:尹华杰(左)和设备主管秦文明探讨伊玛分装机设计方案.jpg
【创新故事】图3:尹华杰(左)向新员工讲述操作注意事项.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