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从田间到舌尖从工地到石窟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同市总工会打造立体化工匠学院为产业升级注入“人才活水”
出版日期:2025-08-15   A01版●要闻一   山西工人报  

在大同广袤的田野上,千亩黄花迎来丰收;在繁忙的建筑工地里,夜校灯火点亮希望;在整洁的实训教室内,母婴护理课程有序开展;在千年大佛脚下,文物修复师们正用科技与匠心续写历史篇章……在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之际,大同市总工会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创新构建起“1个总院+N个分院”的立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连日来,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通过黄花产业培训、农民工夜校、文物修复、家政培训、烘焙技术等特色项目,将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工地一线和群众身边,实现了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更培育了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当地的“永久牌”技能人才队伍,为大同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全链赋能:从传统种植到精深加工的黄花产业升级

7月的大同黄花产业园区,空气中弥漫着黄花的清香。大同市总工会黄花产业特色工匠学院的学员们正紧张地进行冰鲜黄花加工实操训练。

“漂烫水温必须稳定在85℃以上,时间控制在0.5分钟至1分钟,这是锁住营养的关键!”技术指导老师王学慧仔细讲解着每个细节。“以前只知道种黄花卖干菜,现在学会了冰鲜加工技术,产品附加值能提高3倍!”学员杜春明兴奋地说。此次培训采用“理论+实操+考核”全链条模式,涵盖原料分级、气洗、漂烫、速冻等九大核心环节。目前,首批30名学员已全部签约本地黄花加工企业。

点亮匠心:夜校变身技能提升新课堂

6月16日至6月18日20时,在通航产教融合基地的会议室,结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农民工们正专心聆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这是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开办的2025年首期农民工夜校。

“灭火器使用要记住‘提、拔、握、压’四字诀!”培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专家不仅手把手教如何使用灭火器,还具体分析了工地上的真实事故案例,比枯燥背书管用多了。”钢筋工陈明义说。为了不影响正常施工,夜校特意安排在工余时间,内容涵盖消防安全、高空作业规范、机械设备操作等实用技能。学院还为工友们准备了矿泉水、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自2021年以来,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农民工夜校已开展24期培训,惠及1113名一线建设者,为重大项目安全生产奠定了人才基础。

古今对话:科技赋能千年文物修复技艺

“以前我们只懂传统修复方法,现在掌握了科技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的前沿技术。”大同市云冈文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学员魏松林说。日前,在云冈石窟第13窟,文物保护修复分院的学员们正操作激光扫描仪。这种“传统工艺+数字技术”的双轨教学模式,培养出能使用纳米材料加固风化岩体、用3D打印复原残缺纹饰的新型文物修复师。

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文物保护修复分院立足“传承工匠精神、守护历史文脉”的使命,创新构建“‘专家+工匠’双师引领、‘实验室+洞窟’场景赋能、‘结业即上岗’”的特色培养体系,通过2025年举办的6期专题培训,成功培养出281名专业技术人才。

巾帼匠星:家政培训托起女性职业新天地

“给宝宝拍嗝时,手掌要呈空心状,力度要轻柔……”在家政服务分院实训室,20多名妇女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婴儿护理技巧。“现在每月能挣6000多元,比原来在工厂上班工资还高!”48岁的段丽丽自豪地说。

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针对城乡待业妇女,开设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实用课程。培训采取“理论+实操+就业推荐”模式,与多家家政公司、月子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学员结业即可上岗。今年以来,已培训学员300余人,就业率达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