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祝华)在近日举行的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新闻通气会上,海口海关负责人对海关总署7月23日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关税货物税收征管暂行办法》进行了解读。
海口海关副关长田涛说:“封关运作后,海关监管更加突出贸易自由便利,遵循‘一线’放开什么,‘二线’就管住什么的原则,兼顾精准管住和高效便捷。同时,逐步扩大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适用范围,提升政策优惠空间。”
“封关后,除依法需要检验检疫或者实行许可证件管理的货物外,海关将对进口‘零关税’货物、保税货物等按规定实施径予放行。”田涛介绍。径予放行是海南自贸港“一线”进口的一种通关便利模式。一般进口报关单需要申报105项数据,符合径予放行的货物限定为不涉证、不涉检的“零关税”货物或保税货物,申报项目简化至33项,企业仅填报必要的货物信息,大幅压缩申报项目。由于径予放行货物不涉检、不涉证、不涉税,风险较低,一般被布控查验的可能性较小,货物可快速放行。
田涛介绍,“二线”仅对“零关税”货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等三类货物实行管理,大多数货物及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出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具体而言,“二线口岸”设置了海关监管通道和非海关监管通道,海关在海关监管通道对三类货物实行管理,其他国内流通货物经非海关监管通道通行,按现行规定管理,可最大程度便利海南与内地贸易往来。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是海南首创性政策。田涛介绍,此次结合实施情况对该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激活本地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封关后主要在四方面做了调整优化,包括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将海南自产料件纳入增值部分、扩大加工增值累计的适用范围等。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后,海关监管范围从“一线”延伸至“二线”,通关便利化要求更高。田涛表示,海口海关将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按照“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顺势监管、协同共管”的思路,打造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海关智慧监管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监管和口岸快速通关。
在智慧监管方面,海口海关建设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监管体系,建立数据共享机制,29.7亿条数据进入大数据池,建立147个风险特征库,搭建93个数据模型,应用智能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监管、智能化预警。在“二线口岸”运用智能化检查设备提升监管效率。
信用监管方面,海口海关联合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建立“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制度,对全省7万多家外贸经营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管理。目前已联合建设“二线口岸”信用监管平台,接入20余家单位的信用数据321万条,完成6个“二线”信用通关场景建设。
海口海关实施顺势监管,将海关监管嵌入货物出岛流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依托大数据池和智能风控模型研判风险并下达布控指令,加强与安检部门合作,提升效能。
协同共管方面,海口海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建立“零关税”、加工增值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善反走私联防联控等机制,确保监管有效、通关快捷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