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光明食品集团为十万职工织就暖心保障网 “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尽管已过立秋,上海仍热浪翻涌,近日,光明食品集团的领导班子分头出发,去探望那些因失独、失能、失智及罹患重病、罹难身故、罹遇意外而陷入困境的职工家庭。在这个纪念集团成立十九周年的特别日子,七百多份带着关爱的慰问物资,穿越城市热浪,奔向它们的目的地。

  这份夏日关怀的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弘扬“员工第一、崇尚奋斗、爱与尊重”企业文化,光明探索出独特的发展路径:“大家访”摸清员工需求,靶向解决身边小事;“合伙人制”点燃员工干劲,共同推动企业发展;“三失”“三罹”纾解员工急难,精准实现雪中送炭。10万职工的“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锚点。

  幸福来敲门

  从倾听开始

  说起“大家访”,光明食品集团的职工都不陌生。从2019年起,集团花了三年时间踏遍11万退休职工的家门,摸排出“失独、失智、失能”困难群体,建立起帮扶托底的“光明三失基金”。到了2023年,这一传统延伸到了10万在职员工。

  为了让家访走深走实,各公司拿出了看家本领。水产集团制定了“认门、摸底、问好、谈心”等六项任务;上花公司用上了信息化的手段动态跟踪;蔬菜集团为每个职工建立需求档案;粮储公司研究出了一套针对性的解难方案;光明乳业打造了新的沟通平台和反馈渠道;上海农场特别设立了“集体家访室”、驻外职工“爱心小组”;上下班通勤时间也被光明国际利用起来,只为路上能多聊几句贴心话……

  正是这样一次次叩开家门、倾听心声的行动,在职工和企业之间筑起了坚实的情感基石,促成了“光明关爱基金”的设立,成为托底职工困境的重要力量。

  机制敢破壁

  员工成为“主角”

  如何在坚持国企定位的同时,真正激发基层的创造力?光明食品集团推行“合伙人制”,让员工在光明改革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

  好德Alldays X Bright919的沙园园对此深有体会。从实习生到店长,再到现在的门店合伙人,收入增长30%的背后,是合伙制带来的“基础工资+销售分红”模式。“从给老板打工变成为自己奋斗,感觉做事情更有价值感和尊严感。”

  爱森优选的顾文琴的故事,则展示了合伙人制如何精准解决一线痛点。为打消员工对社保衔接的顾虑,爱森开出了优厚条件:保证金减半、首年租金补贴50%,并承诺即便退出也有岗位托底。获得“一店一策”的自主权后,顾文琴全年策划了150多场活动,门店三个月业绩同比增长27.7%。

  对于沙园园和顾文琴来说,增长的不只是工资条上的数字:他们不再是按部就班的执行者,而成了价值创造的源头活水。

  清单解难题

  让变化看得见

  历经近两年走深走实的家访,474项职工最急难的诉求得以解决。

  在白茅岭农场居委会大院,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堪比盛夏高温,昔日的茅草房已变身成套公寓。近年来,光明食品集团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改造近万套危旧房。

  家访本上记录的困境正逐一被化解:粮储公司打通了粮油保管员职业认证通道;光明国际的亲子工作室,为年轻父母缓解了假期看护的燃眉之急;蔬菜集团每月送上门的“暖心菜包”,让困难职工的餐桌有了保障。

  更多温暖流淌在细碎的生活日常中:白茅岭农场与郎溪县签署服务职工协议,子女上学、购房等难题有了解决通道;崇明农场等单位与市区优质医院牵线搭桥,畅通了职工就医之路;“光明生公寓”则让非沪籍应届毕业生得以安心在沪落脚安家。

  从急难愁盼的化解,到合伙人制的价值实现,再到工作生活的关爱,企业发展始终与职工幸福同频共振,这条彼此成就、双向奔赴的光明道路,最终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员工生活品质、服务市民美好生活的澎湃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