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给大国重器装上“大脑”

发表于 2025-8-17 21:07: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的广州骄阳似火。狮子洋大桥建设现场300多米的高空中,塔机吊钩迎着海风,将一段229吨重的钢壳节段轻松拎起,与另一个钢壳节段精准对接。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狮子洋大桥主跨2180米,主塔342米,是世界首座超2000米级双层悬索桥,超高桥塔与超大跨径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342米高的桥塔,倾斜度不超过1/3000,这意味着每个钢壳节段的安装偏差须控制在1毫米内,相当于米粒大小。这样的超高桥塔和超高精度,对吊装施工提出了挑战。

为攻克这一难关,二航局与中联重科共同研发了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它的额定起重力矩20000吨米、最大起升高度400米,能将500辆小轿车一次性起吊至130层楼,仅研发就历时两年,被誉为“全球塔机之王”。

然而,挑战并未就此止步。如何让这个钢铁巨擘拥有一颗聪慧灵敏的“大脑”,实现精准吊装,成为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多源信息融合ETI智控系统的研发提上了工作日程。这一系统就像塔机的神经中枢,需要整合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海量信息,并在毫秒间做出精准决策。

研发团队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功底,不断优化算法,尝试各种信息融合方式。在一次实地测试中,塔机在起吊重物时突然出现轻微晃动,大家瞬间紧张起来,立即一丝不苟地全面排查,仔细核验每一处疑点,经过数小时的集中分析,发现是某个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出现延迟。他们立即对系统进行优化,重新调整传感器布局和数据传输线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改进,多源信息融合ETI智控系统终于大功告成。它应用了多项智能控制策略和智能化技术,让塔机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实现“快”和“准”的精准操作。

研发团队还把北斗定位与BIM技术结合起来,将北斗定位数据接入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时捕捉每个钢壳节段的空间坐标,监测其空间姿态,使吊装实现“毫米级”偏差修正,保障索塔线形精度与吊装安全。

“它身上‘长着’178个监测点,搭载80余项智能化技术,能将风速、高度、角度、重量、变幅等实时数据转化为动态信息,通过智能分析,自动校准作业参数、预警风险,实现对塔机运行的精准‘指挥’,保证吊装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可谓有了一颗人类的‘大脑’。”项目设备部部长江晓龙自豪地说。

如今,这台搭载了“大脑”的塔机不仅让工程进度提升30%,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更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衍生了近百项创新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及关键核心技术。在它的加持下,狮子洋通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朱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