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写作的秘诀——叙述的节奏
来源 早禾 跟大师学语文
叙述的节奏
有时我们写不好,不是因为我们水平不行,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叙述的节奏。叙述的节奏会造成一种感染力,读者在读第一句话的时候,就会拉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然后欲罢不能,直到读完为止。这种情况我们自己阅读的时候也会碰到。有些书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一般我们认为是他的故事精彩,语言好,塑造的形象丰满,实际上除了这些,还因为他对叙述节奏把握得好。
叙述节奏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因为它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才很难意识到,往往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发现自己很难进步之后,才会逐渐意识到。但要我们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也很难,如果很简单就能说出来,说明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一开始意识不到了。
叙述节奏就像音乐的节奏,它有一定的频率。这种频率会带动读者读下去。能够称为频率的肯定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很难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鲁迅有鲁迅的节奏,他是那种回环的节奏,这种节奏会把人带入一个伤感的境界,比如《故乡》。郭沫若有郭沫若的节奏,他的节奏快一点,很激昂,比如他的《凤凰涅槃》。节奏往往还伴随着一定的结构方式。拿中国最早也是最好的诗集《诗经》来说。它里面有很多诗都是在结构的营造下产生了节奏。以《诗经》中的一个短诗《十亩之间》为例:
十亩之间兮, 十亩之内桑树间,
桑者闲闲兮。 采桑姑娘真悠闲。
行与子还兮。 我们一起走回家。
十亩之外兮, 十亩之外桑树林,
桑者泄泄兮。 采桑姑娘一群群。
行与子逝兮。 我们一起返回村。
这是一首写采桑姑娘结伴采桑的诗。诗分上下两节,两节之间有许多重复字句,它的节奏就是在重复中营造出来的。那时候的诗是可以唱的,在音乐的配合下唱出来,节奏会更明显。
节奏的作用有很多,除了刚才提到的能够抓住读者,让其欲罢不能之外。还能增加感染力。这个看现在的流行歌曲就很容易理解,它们的结构基本是从《诗经》里来的。在重复中逐渐推向高潮,进而感动听众。其实我们被它感动,主要是节奏中蕴含了情感,这种情感促使我们产生共鸣,我们才为之所动。
这里只以诗歌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节奏。其实除了诗歌中的叙述节奏,还有故事类作品里的叙事节奏,情节安排节奏。万变不离其宗,道理都相似。这里限于篇幅,只以一首短诗为例,简单说明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