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让职工吃上方便又实惠的放心餐,西安市总工会建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街头办起职工大食堂——
“舌尖”关怀暖人心
文/通讯员 唐玉洁
在西安市灞桥区纺正街,矗立着一座紧邻纺织城工人文化宫的浅米色建筑,其紫色招牌“纺织城职工大食堂”集现代简约风与老厂韵味为一体,似乎在向路过的行人打招呼。
8月8日,刚过11时,透过食堂玻璃幕墙,可见内部人潮涌动。推门而入,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室内敞亮明净,阳光透过玻璃静静躺在桌面上,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让人心情放松。放眼望去,除食堂中岛区6个档口外,其余9个档口呈“L”形分布,档口上方电子屏滚动显示着菜品。档口明厨亮灶的设计是一大亮点,食客们走进门就能看到身着工作服、头戴工作帽的厨师在灶台前忙碌烹制的身影。
食堂是原纺织城职工中心翻新改造的,此举就是要让周围的职工吃上方便又实惠的放心餐。目前,食堂日均接待量超1200人。
在岁月食堂找回记忆中的味道
“今天的菜配酒真爽口。”“你别只顾着喝,尝尝这肉段,做得一点不腻。”在就餐区,一对退休人员夫妻边享用午餐边说。用餐的王玉珍是棉纺四厂的退休人员,自从食堂开业,她家就很少开火了。“来这儿吃,有种回到厂食堂的感觉,家常菜里藏着烟火味,令人怀念。”她感叹道。
在食堂里转上一圈,眼花缭乱,胃咕咕作响。面食、炒菜、小吃、饮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手捧大碗面急匆匆往嘴里送的农民工老袁,是附近项目工地上的钢架工人。这几个月,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工友来这里吃饭。“咱陕西人还是吃面舒服,这一大份三合一干拌面才12块钱,吃得饱饱的。”老袁说,“我在工地干活,四处跑,很难碰到这样价格公道又管饱的店。”
面食档口最受欢迎的餐品是搭配蔬菜和酱料的老碗面以及皮薄馅大的陕味水饺,每天要卖出上百碗。和面食档口不相上下的,是中岛区域的中式自助快餐,每天提供15种不同菜品供食客自选。“这个价格很亲民,荤素自由搭配,营养均衡。”食客老张说。用餐高峰期,餐品区排起的长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整个职工食堂弥漫着岁月温情。正如背景墙上“岁月食堂”所诠释的,大食堂延续了老纺织厂的烟火气,藏着劳动者三餐四季的故事。
工会兜底服务里透着温情
12时,用餐高峰时段到来。身着不同工装的职工、从写字楼里走出的白领、带着孩子前来就餐的家长……这座占地760平方米、可容纳120人就餐的职工大食堂,很快坐满了人。碗筷的碰撞声、欢快的谈笑声,交织成了一曲生动的就餐乐章。
就餐区深受写字楼白领的青睐,因为墙面上安装了充电插座,可以边充电边用餐。“这个食堂真有点不一样。”周姐是附近企业的员工,上次吃饭时落下手机,食堂还专门派人送到她手里。
职工食堂何以走进了职工心里?在西安市总工会的指导下,西安市总工会建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胖东来学习经验,组织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职工群众的饮食喜好制定菜单。同时,在餐厅设计中注重细节,比如,洗手台配备了儿童踩凳,服务台边设有急救休息区,夏季还加设了解暑饮品自取区,处处体现人文关爱。
食堂的用心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日常料理中--坚持采用新鲜食材,严格把控食品质量,总厨随时在大厅进行巡查。对于食客提出的问题,确保事事有回应。食堂的意见簿,成为获取食客反馈与建议、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宝器”。
在获悉纺织厂很多职工都是当年从湖北、河南而来,多年未能吃到地道家乡味后,食堂迅速采取行动,新增了宜昌不笨小笼包、状元捞面等不同地域的美食,让更多职工能尝到家乡味道,感受到工会的“舌尖”关怀。
方寸食堂彰显担当与责任
职工食堂的每一个角落,不仅蕴藏着对职工的深情厚谊,更彰显了担当与责任。
服务台前挂着的一面面锦旗,见证着食堂里发生的一个个暖心故事。今年中高考期间,职工大食堂特意为附近考点的考生划定独立就餐区,还推迟闭店时间,保持全天候开放,方便考生家长随时进来休息补水。同时,还为考生提供就餐优惠及送餐服务。这些细微贴心的举措,让考生和家长真切感受到温情与关怀,也让他们在等待考试的同时多了一份从容与安宁。
“重新找到工作,心里踏实多了。在食堂干活,我的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强。”收银间隙,马杜娟总在餐桌间忙碌着。这位曾经的下岗女工,此前数月求职未果,直到职工大食堂为她和其他五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
食堂里不仅有温情的关爱,也有责任与担当。职工大食堂负责人介绍,近期他们收到不少食客反馈,附近厂区的退休老同志因年事已高,外出就餐多有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食堂与社区中心携手,计划在近期为老人推出送餐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享用美味又营养的餐食。
细细观察,这里的每一顿饭,并非仅仅是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它还承载了情感寄托与心灵的慰藉,是纺织城职工群众的一个新的幸福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