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空天地”一体化 “不让一滴油入江”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玮 李传富
《工人日报》(2025年08月19日 08版)


8月17日,晨光熹微,在长江三峡的崇山峻岭间,一架无人机呼啸山林。山下,长江奔流,重峦叠嶂,绵延千余公里的银灰色天然气管网深藏其间,巡管工人李晓东、谭春华并列走在晨秋的田间小路上,沿着管道线路认真排查每一个潜在风险点。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管辖超5000公里管线,其中70%穿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高危带,管道依山势而建,最大垂直落差达400米,部分管段坡度超过60度。山体滑坡、管道腐蚀、第三方施工等风险,让传统人工巡检捉襟见肘。

2024年,重庆气矿启动“空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整合地质灾害监测、无人机动态巡检与地面物联网监测,构建起“空中拍细节、天上查隐患、地上核数据”的立体网络,兑现着“不让一滴油入江”的誓言。

2025年4月,谭春华操作无人机巡护时,在K23+500段发现山体裂缝。他随即电联调度室核实情况,协助赶来的抢险团队启动应急处置,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地质灾害。这位拥有10年巡线经验的“老把式”,通过无人机巡查结合调度室的物联网监控,已累计发现重大隐患11处。

同年7月,重庆地区接连遭遇强降雨,在距离天然气主管道仅2.3米的山坡上,一道新增的裂缝正悄然扩张。万州作业区调度室内的电脑屏骤然亮起红色警报,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显示云安24井井段山体位移超阈限值。值班员叶瑜雯立即通知巡线小组赶往现场,勘察发现一处山体因大雨冲刷导致滑坡,管线裸露在外。巡线组人员立即启动加固,半小时内修复了裸露管线。“以前暴雨天整夜不敢合眼,现在电脑一响就知道哪里要抢险。”叶瑜雯感叹道。

系统成功的背后,是重庆气矿团队无数个日夜的磨合与创新:灾害监测系统的卫星数据与无人机图像如何匹配?地面传感器怎么抗干扰?AI算法如何自动分析风险等级?“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是让兄弟们在抢险时少流汗、少流血,让长江水永远清澈。”技术团队负责人由衷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