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加速落地 多家厂商针对场景需求 推出差异化技术新品

发表于 昨天 1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报记者  陈宁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商用订单明显多了起来,从之前的场景测试转向小批量交付,尤其是物流、教育领域的需求很明确。”在刚刚过去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开普勒机器人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据悉,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与场景适配深化,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订单加速落地的关键期,头部厂商的技术路线与商用策略在实践中逐渐清晰。

  “我们的K2大黄蜂8月初开始小批量量产,今年预计生产百台,主要投向车企物流和教育领域。”开普勒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在WAIC完成全球首例8小时续航直播挑战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自开启量产预售以来,已收到多家车企订单以及5所高校订单。其“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续航能力,恰好适配车企仓库“单班8小时”的作业节奏,“有车企客户反馈,测试阶段K2的物料搬运效率已达到人工的80%,这让他们愿意下单尝试。”

  订单加速落地的不只是开普勒。全球领先的IT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报告显示,擎朗智能作为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已部署超10万台机器人,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城市。

  “今年二季度,我们的XMAN系列人形机器人新增了12个酒店、餐饮场景的落地订单,主要承担迎宾、配餐等岗位。”擎朗市场负责人说,这些订单并非简单的设备采购,而是“岗位化服务包”。比如某连锁酒店订单中,XMAN-F1与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协同,完成从客房整理到物品递送的全流程服务。

  记者注意到,订单加速落地的背后,是厂商基于场景需求形成的差异化技术路线。

  “人形机器人要快速商用,不能追求‘全能’,而是要先做好‘岗位专家’。”擎朗技术负责人说,他们将餐饮场景拆解为迎宾、传菜、收台等标准化岗位,每个岗位对应明确的技能模块。这种“岗位化”思路使擎朗在酒店、餐饮领域的订单履约周期缩短了40%。

  开普勒选择从硬件突破,切入商用市场。其中,8小时续航是人形机器人走向“商用产品”的关键一步,“在工业场景中,我们把‘8小时续航’和‘30公斤负载’作为核心指标。”开普勒相关负责人说,若续航能够覆盖8小时核心工作时段,企业就无需采购过多的备用机器人,从而降低设备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