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时突然头晕、眼花、心悸,甚至站立不稳险些摔倒?别小看这些瞬间的不适,它可能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今天,保定市人民医院刘君荣护士和大家分享一套科学又实用的“起床三部曲”,以及预防跌倒的关键知识,帮您和家人远离意外风险。
起床三部曲:
每一步都关乎安全
刘君荣介绍,起床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风险。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快速起身可能导致血压骤变、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摔倒等意外。而“起床三部曲”,每步只需30秒,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第一步:赖床30秒,唤醒身体。当清晨的闹钟响起,别急着掀开被子。保持平卧位,给自己30秒“缓冲时间”。这期间,可以轻轻活动手指、脚趾,让身体从沉睡中慢慢苏醒,帮助调节血液循环,为后续动作做好准备。
第二步:坐起30秒,调整状态。确认自己完全清醒后,缓慢侧身,用手肘支撑身体,缓缓坐起。坐在床边或床上,目视前方,转动一下头颈部,伸个懒腰。这不仅能放松肌肉,还能提神醒脑。记住,千万不要像弹簧一样“嗖”地一下弹起来,否则血压波动可能让您眼前一黑。
第三步:站立30秒,稳扎稳打。坐稳后,双腿自然下垂,双手扶住床边,慢慢站起来。站稳后,在床边停留30秒,感受身体的状态。如果没有头晕、恶心等不适,再在家属陪同下开始活动。若有任何异常,先坐下休息片刻,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高危人群夜间如厕和清晨起床
是跌倒高发时段
刘君荣强调,“起床三部曲”对所有人都适用,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更需重视:
高危人群:年龄大于65岁、有跌倒病史、贫血、高血压不稳定、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头晕、步态不稳、视力/听力差且缺少照顾,以及正在服用利尿药、泻药、镇静药、降压药等药物的人群。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身体平衡与反应能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
风险时段:夜间如厕和清晨起床是跌倒高发时段。夜间光线昏暗,人体处于半清醒状态,反应迟钝;清晨血压波动大,加上刚睡醒身体协调性差,都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
风险药物:镇静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泻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头晕、低血压等副作用,服药后活动更要谨慎。
本报记者陈京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