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昆虫谱写生命圆舞曲

发表于 2025-8-20 14:34: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作速览】
  散文《大野之歌》(刊发于《飞天》2025年第3期)
昆虫谱写生命圆舞曲
作者:王丽平(《飞天》杂志编辑)
  郑晓红的散文《大野之歌》以细腻的笔触生动描写自然界的昆虫,从昆虫的微观世界里发现宏大的生命叙事。在这篇充满哲思的散文中,作者以充沛的情感和专业的知识记录着自己所见、所感知、所感悟到的昆虫,而它们作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短暂的生命、渺小的身躯装点着山野大舞台,谱写动人的生命圆舞曲。
  文章开篇就将读者带入昆虫鸣叫音浪不断的秋夜。在作者笔下,昆虫被比喻为声音饱蘸激情的“歌者”,它们感知到秋风带来的紧迫感而竭尽全力在夜里演奏着求偶的乐章。在蝉、蝼蛄、蟋蟀、草蛉、纺织娘共同演绎的这场生命圆舞曲中,作者发现,在这旷野的歌声里最令人思绪万千的竟是蚂蚁的“无声之歌”。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作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惊怔时为何失声,至美时何以失声”。
  在进行微观世界书写时,作者呈现出民间认知与专业知识相互碰撞交融的场景。沟眶象在乡间被老人们称为“干狗”“装死鬼”“锁子”,这些俗称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简明扼要地指出沟眶象的特点:触感又干又硬,习性是一有动静就装死,形态如锁般紧紧附着在树干上。然而,看似胆小怯懦的沟眶象却在椿树上钻满大大小小的虫眼,对树木造成惊人的破坏,这种矛盾性折射出对生命复杂性的认知。
  在生态书写维度,作者以昆虫的生存策略为叙事载体,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对照组:叶蝉、绿蚱蜢、尺蠖等昆虫选择“拟态隐身”的方式生存,谨小慎微,甘于充当大自然的背景板;黑鹿蛾、食蚜蝇等却选择以鲜艳的外表示人,高调、张扬,将大自然视为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绽放着光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智慧,恰似人类处世之道的隐喻,引发读者对生存策略的多元思考。
  作者还将对昆虫的观察升华为对生命的思考。从蚂蚁的“无声之歌”到沟眶象的生存之道,从拟态者的隐忍到炫彩者的张扬,每一种昆虫的生存细节都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叩问。生命的尊严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存在的姿态,在于绽放的形态。在这曲昆虫谱写的生命圆舞曲中,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原始的生命律动。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0日 1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