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13|回复: 37

创造性劳动让“工人”升值(文字稿)

发表于 2008-4-12 21:29: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体面工作”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魅力无穷)

         赵华 
         事件:这个办法真是一举多得
         4月11日上午10:00左右,中石化山东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三采中心二元复合驱注聚站小班职工成明师傅巡视设备时看到一台泵流量比头天又明显地下降了一截,随即叫上李涛师傅一起清阀。他一边对李师傅说:“怎么搞的,前两天刚清过阀,流量怎么又下降了,前几天的活又白干了?”
        李师傅:“我用螺丝刀听一听……好象是第二组阀需要清了。”于是他俩停了泵,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拆出阀组,一检查,原来完好无损。
       “花了半小时功夫,又做了无用功!重新装上吧”李师傅嘟囔道。
         他们正准备拆下其它两组时,站长、工人技师张志勇从井上取样回来,问了究竟后说:“近期我琢磨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判断需要清的阀组,那样我们可省劲多了。”
  张站长说:“清阀这个活好象很简单,其实并不是简单抡扳手、愿意不愿意使大力气的事儿。先启泵。”
        他边操作边说:“以前我们一直用螺丝刀听泵腔中阀工作的声音,由于3个缸腔靠得很近,听异响声音法还是不能很好确定哪个缸体出现故障,不必要的清阀会对缸体内壁造成磨损,缩短泵头使用寿命。我研究过泵的连杆运行规律,可以用‘低频法’判断需要清的阀组,非常管用,准确率百分之百。”
        大家看到,张站长首先调整变频器让电机运转处于3赫兹的低频率运行状态,观察每个柱塞运行到前死点时泵出口压力瞬时显示值。当看到第三组运行到前死点时,压力值较低。“停,故障就出在第三组上”。
         李师傅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电机带动曲轴旋转,曲轴通过连杆介杆带动柱塞运行,曲轴成120°角,柱塞作往复运动,当一个柱塞运行到前死点时,该缸体排出液体,此时另一柱塞正向前死点运行,接着排出液体。利用阀组间歇排液特性,泵出口压力瞬间值低则表明该阀组有故障,因而可以很快判断出故障点。”
       “原来清阀还有这么多道道啊。你太有才了,这个办法省时省力,还减少泵阀损坏,少做无用功,真是一举多得。站长你就是不简单!”成师傅由衷地感叹道。
       “我琢磨这几天泵效下降很快,会不会是熟化效果不好造成的?”“对,有可能,我看到配制搅拌机不转了!”
       “你的发现非常及时,怪不得呢!我们来合计一下,顺藤摸瓜找找原因。”最后大伙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定,是分散装置配制过程中液位计被聚合物糊住灵敏度下降造成的。经过三人边琢磨,边试验,故障终于排除了……
  4月26日,该队已将“低频法”判断阀组故障办法确定为“张志勇操作法”,补充到了设备操作规程中。
        笔者点评:创造性劳动魅力无穷
        张站长因为学在前面,善于动脑,总能独辟蹊径,在设备状态的微小变化中琢磨出道道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所做的正是“创造性劳动”,展现了创新性劳动的魅力。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相对于完全体力劳动来说是脑力劳动,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脑力劳动,而是不可复制的人类劳动,具有“原创性”,如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发明、创造和出自一线员工之手的一项项具体的创新成果、技术绝活、操作法等等。
     虽然他们的劳动远没有“神六”飞天、“嫦娥探月”这样的大工程那样伟大和壮观,甚至有点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我仍要说,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也非常值得称道,值得发扬光大,他们是无数个创造性劳动中的微小的一分子,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创造性劳动才托起了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
        现在,我们一线工人有不少人或许对按部就班的劳动司空见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自己平凡的工作,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没有去想到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原创性”工作,刚参加工作时的豪情已被平凡而重复的劳动消磨得荡然无存,激情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消失殆尽,对岗位产生了疲劳,甚至到含饴弄孙时依然一事无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没有付出劳动,也不能说不劳累,更不能说这样的劳动没有意义,可就是因为所付出的劳动缺少创造性,所以,才使所有付出缺少些许色彩而乏善可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久而久之,这样的人生也会因缺少了精彩而变得毫无生机和乐趣。
     从许振超、王洪军等一线工人岗位获得成功人士的经验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在生产常规产品和新产品开发中,创造性劳动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收获最大效益,而且还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带给人幸福,只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快乐!许振超、王洪军就是创造性劳动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为企业赢得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会自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提升了全体工人和普通劳动者的价值。
  现在一线职工呼唤体面劳动的呼声日高,而这体面劳动是要靠每一名一线工人创造性劳动争取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根本上说要依靠创造性劳动。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不平凡的业绩,赢得社会的尊重,提升工人的价值。从上面的事件和许振超、王洪军的成功经历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创造性劳动需要独辟蹊径,不可能一蹴而就。创造性劳动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一项项创新成果、技术绝活容易创造出来吗?不容易产生,不容易获得。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攻坚克难的钻劲、没有百折不回的韧劲,就不可能创造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有沿着陡峭山路不懈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启示二:创造性劳动需要全员参与。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参与创造性劳动,或者说,人人都要参与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不是孤立进行的,更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加入了创造性劳动中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更高层次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工人一份子的创造性劳动。
     启示三:创造性劳动不拒细流。实践证明,如果全体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都能凝聚起来,员工的一个个小创意、小点子就会像山涧溪流,在融合与碰撞中汇聚成创新创造的江河湖海,甚至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1:45:36 | 查看全部
坐个沙发,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1:53:06 | 查看全部
谢谢支持,多提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2:49:49 | 查看全部
顾大哥提出一个新观点,司空见惯的工作需要创造性劳动,可以永葆工作热情。积极支持。
但我有一事不懂,体面的内涵和外延指的是什么?如何体现体面?不然不好下笔啊,请顾大哥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3:38:16 | 查看全部
来学习大师写作的层次和结构,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1:29:58 | 查看全部
各位老师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3 21:38:20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楼王克礼于2008-04-12 23:38发表的  :
来学习大师写作的层次和结构,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06:47:37 | 查看全部
各位老师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08:10:37 | 查看全部
支持顾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08:36:03 | 查看全部
向顾版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