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南油田在流程优化、技能提升、保障增强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井下作业效率同比提升12.15%井下作业提速赋能油田高效开发张伟英 乔庆芳 唐 勇 8月10日,河南油田油服中心修井101联队在魏425井检泵作业中,施工用时较去年同期缩短了10个小时。 井下作业效率关乎油田整体开发效能。今年以来,河南油田聚焦流程优化、技能提升、保障增强等精准发力,截至8月15日,井下作业效率同比提升12.15%,为河南油田安全高效开发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运行实现“分钟级”响应 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全员干劲 “从班组上报异常到工具调配到位,只用了1个小时,比以前快了好多。”8月1日,在河南油田双浅8井故障处置现场,修井105联队队长张伟民感慨道。 这样的变化缘于河南油田对生产运行流程的深度优化。今年以来,该油田进一步完善生产运行管理办法,将班组出勤、施工准备、设备维修等关键环节的运行标准细化到岗,精简调度,构建以生产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单点下达、快速响应”体系,问题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同时,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他们创新小修作业劳动竞赛考核机制,将等停率等生产异常纳入月度考核,每降低0.1%就给予班组奖励,并借助“日清预结”平台实时更新各班组作业进度和系统排名。“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谁都不愿落后。”张伟民说。前7个月,该中心井下作业累计完井1308口,等停率同比降低15%。 创新技能培训方式 阶梯式培养“行家里手” “自动修井机是吃‘精粮’的,得提升操作水平、做好日常维护。”在双T9-148井检泵现场,修井108联队队长王帝文对新入职员工说。该队是河南油田首个自动化修井试点单位,针对自动化设备应用初期员工技能不足导致效率低等问题,创新实施“1+5”人才培养模式,1名技术员与5名操作工结对,“以点带面”开展精准技术帮扶,成功消除“设备升级但人跟不上”的瓶颈。 为增强培训针对性,修井108联队还组建技术专家团每周开办“技术夜校”,针对基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传授设备使用技巧、故障精准排除等经验,讲解复杂工艺要领等知识,确保培训内容让员工“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促进员工技能与作业效率双提升。 同时,配套实施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的阶梯式培训机制,成绩与绩效奖金直接关联,促进更多员工快速成长为自动化设备操作的“行家里手”。“现在设备报警后,我能快速判断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新入职员工刘伟说。 目前修井108联队的技能培训经验已在全油田推广,推动467口复杂井施工一次合格率明显提升、单井工期明显缩短。 “无缝”调度减少车辆等停 “人歇车不歇”推动高效运转 “5分钟就调来了洗井车,帮我们抢回几个小时的工期!”王帝文在开工作业现场算了一笔账,按单井日产值计算,缩短的工期时长相当于多创效上万元。 特种车辆是井下作业的“移动生命线”,保障效率直接关系生产经营成效。过去,临时调车审批程序多、流程长,影响了作业效率。今年以来,河南油田将特车保障作为提升井下作业效率的重点,打出“智能+人力”组合拳。 在技术赋能上,他们加强北斗轨迹监控与远程视频系统应用,实现调度员实时掌握每辆特车位置、状态、施工进度,实现“无缝”调度,减少车辆等停时间。 在人力保障上,他们从车管中心选拔23名有B级以上驾照的驾驶员参加转岗培训,充实特车驾驶员队伍,推行“人歇车不歇”的高效运转模式,大幅提升车辆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现在特车随叫随到,再也不用等设备了!”王帝文说。目前,该油田特种车辆调度计划保障率达99.9%,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