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出伏后3类疾病易发 做好4件事秋天少受罪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鲁中晨报    2025-08-21
  8月19日出伏,夏秋交替之际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很容易使病邪乘虚而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魏华凤教你根据天气调整养生防病重点。

出伏到秋分,一年最凶险

  魏华凤表示,出伏到秋分(今年8月19日~9月23日,35天)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凶险”的日子。这是因为,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季,人的脾胃功能有所减弱,身体消耗很大。
  此外,正值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炎夏余热未消,天气处于高热状态。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3类疾病易发生或复发

  魏华凤表示,秋天阳气逐渐衰退,气候转凉,在这个季节极易发生或复发以下3类疾病:
  1.呼吸道疾病
  秋季对应金,也就是中医讲的肺。秋季气温降低、气候干燥,易导致外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脏,引发感冒、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其中鼻炎、哮喘等还与季节性过敏有关。
  2.胃肠道疾病
  肺和肠互为表里,肺受侵袭,肠也无法“独善其身”,易发生胃肠疾病,如秋季腹泻、大便干燥秘结、腹胀、消化不良等。
  3.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昼夜温差增大,人体血管在低温下收缩,血流减慢,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或血压不稳,诱发头痛、头晕、中风、胸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出伏养生牢记4件事

  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要预防“秋病”,魏华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多吃酸
  秋季“燥”字当先,出伏后首先要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中医认为,酸能敛阴,建议在饮食中搭配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规律作息
  出伏后,闷热感虽有缓解,但湿气仍重,湿气重浊,人就容易感到疲乏,易引发血压不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补水
  出伏后仍有高温,所以应注意补水,每天摄水量应不少于2000~2500毫升,睡觉前和晨起饮水预防效果更佳。
  ■适度运动
  出伏后,运动健身也很必要。此时运动要契合早晚凉、午间热的气温变化规律,适宜晨练。晚间宜坚持静养,如盘腿打坐,此运动调和呼吸,能让机体自然放松,可有效排除杂念和烦恼,使心情舒畅。       据《重庆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