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泰打造职工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平台《山东工人报》(2025年08月22日 第A2版)
本报讯 (庞玉强 通讯员 徐西忠)在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训车间,数控机床嗡鸣不息,学生们在“双师型”导师指导下练习精密操作;在山东润德生物的实验室里,卢伟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正带着学员们攻克酶法脱乙酰工艺难题……如今的新泰大地上,一座座工匠学院(学堂)正成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沃土”,孕育出一批批技能尖兵。
新泰市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全力推进工匠学院(学堂)的建设与管理,构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的平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已挂牌工匠学院2座,工匠学堂4座,涵盖职业院校、科技企业、培训学校、创新工作室等多种主体,这些学院和学堂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新泰市产业工人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培育平台。新泰市首批认定的“工匠学院(学堂)”,形成了“院校引领、企业参与、多方协同”的建设格局。其中,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核心工匠学院,凭借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等资质,整合76个实训车间、80%以上“双师型”教师团队等优质资源,聚焦数控技术、机电应用等山东省品牌专业,构建“三层三步”人才递进培养模式,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千人次。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深耕鲁绣非遗传承,建立8处妇女居家就业基地,累计培养乡村振兴巾帼技能人才1.5万人。新泰市超英职业培训学校专注电气焊技术培训,与莱钢建设集团等企业签订定向用工协议,输送技术人员超2万人。
规范运行,保障工匠培育质效。在组织架构上,各工匠学院(学堂)均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泰安市理工学校设立“工匠学院”专项管理办公室,由校领导牵头制定教学计划;山东软创高科推行“实名制管理+攀登机制”,对学员从入学到结业全程跟踪。资源整合方面,泰安市理工学校与特变电工、山东德泰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卢伟创新工作室联合行业协会制定5项氨糖产业标准,推动技术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效果评估机制方面,新泰市总工会联合人社局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定期对培训合格率、企业满意度、技能竞赛成绩等指标进行考核。超英职业培训学校通过“理论+实操”双考核模式,使学员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工匠人才。新泰市各工匠学院(学堂)通过“订单式培训、项目化实践、竞赛化激励”等模式,实现技能培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泰安市理工学校与新矿集团合作开展煤矿职工技能等级认定培训,340名学员通过电工、焊工等工种考核;与特变电工联合开设 “订单班”,74名新入职大学生经定制化培训后快速上岗。玉氏鸿叶服装学校通过“直播带货+技能培训”模式,使学员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卢伟创新工作室以技术创新带动人才成长,创新团队拥有发明专利5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7件、商标注册55件,研发的国家标准样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