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酒精常用来处理小伤口。然而,最近网上流传着“酒精处理伤口越疼越有效”的说法,甚至将酒精处理伤口时所产生的疼痛感解读为“细菌在哀嚎”。那么,这种说法科学吗?对此,相关专家进行了介绍。
对伤口产生多重刺激
专家介绍,酒精触及伤口使人产生强烈的刺痛感,并非因为其消毒效果好,而是因为酒精会对伤口产生刺激。伤口处暴露的神经末梢对化学刺激极为敏感,而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会对其产生强烈刺激,引发灼烧般的剧烈疼痛感。这就是神经末梢发出的电击警报。
医用酒精的渗透压显著高于人体组织液。当医用酒精接触破损皮肤或暴露组织时,高渗透压会让细胞出现“脱水效应”,导致局部组织脱水。若伤口处于炎症状态,局部免疫细胞被激活,酒精的刺激会促进免疫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加剧红肿热痛反应。
消毒效果与痛感无关
“‘酒精处理伤口越疼,消毒就越彻底’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专家解释道,酒精能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凝固,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酒精的消毒效果与消毒时的刺痛无关,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浓度、接触时间、微生物种类以及伤口清洁度等因素。
酒精的浓度至关重要,当浓度为70%至80%时,消毒效果最佳,因此日常使用的医用酒精浓度为75%。比如,浓度为95%的酒精会导致细菌表面蛋白迅速凝固,形成致密保护膜,阻碍酒精渗入菌体内部,反而影响消毒效果。王姗姗(据《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