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助力写作】“生动描写”方式方法与技巧(1)

发表于 2025-8-25 08:09: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动描写”方式方法与技巧,写作不可少
原创 创意写作学 211写作课堂
“生动描写”方式方法与技巧
作者:Ashida
    一、细节描写:见微知著,点亮全局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细微之处的刻画。它如同放大镜,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元素放大,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例如,在鲁迅的《祝福》中的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空的”“开了裂”这些细节,把人物境遇刻画得入木三分。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触摸到人物的灵魂,感受到场景的氛围,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细节描写便是认清生活真相的途径,它让作品充满真实感与生命力。
    二、外貌描写:形神兼备,初见知人
    外貌描写不仅仅是对人物外在容貌、服饰等的简单描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外在表现传达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内心世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堪称经典:“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服饰的华丽到眉眼间的神态,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泼辣狡黠跃然纸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然而,恰当的外貌描写却能从这“貌”中一窥人物的部分特质,为故事的展开奠定基础。
    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闻声识人
    语言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的直接体现。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语言描写,读者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茶馆》中,老舍先生通过王利发的语言:“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展现出他精明世故、善于应酬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和性格,就像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丰富多样的语言描写能展现出人物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动作描写:举手投足,尽显个性
    动作是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外在表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对老人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动作描写:“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儿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高齐老人的胸膛。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一系列连贯而有力的动作,将老人的坚毅、勇敢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动作描写能让人物鲜活地动起来,在读者眼前演绎出精彩的故事。
    五、心理描写:深入内心,洞察灵魂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想法、情感波动的直接呈现。它能让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例如,在《简・爱》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的内心独白:“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心理描写深刻地展现了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内心世界。“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心理描写便是帮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自渡的桥梁。
    六、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情景交融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它不仅能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还能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描写,为翠翠的故事营造出一种诗意、纯美的氛围。社会环境描写则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貌,如茅盾在《子夜》中对旧上海繁华又腐朽的社会环境描写,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矛盾。“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是作者情感的外化,与人物和情节紧密相连。
    七、白描手法:简洁勾勒,神韵自现
    白描手法用简洁的语言,不加渲染和烘托,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征。鲁迅先生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大师,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寥寥数语,便将闰土中年后的沧桑、困苦展现出来。白描手法看似简单,却需要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质朴简洁之笔,呈现出事物的本真之美。
    八、工笔细描:精雕细琢,细腻入微
    与白描相反,工笔细描是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精雕细琢的刻画。在《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对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进行了细致描绘,展现出其奢华、精致的景象。工笔细描如同绘制一幅精美的工笔画,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感受到作者对描写对象的精心雕琢。
    九、正面描写:直抒胸臆,凸显主体
    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描写对象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刻画,直接展现其特点。例如在描写一位老师时:“张老师总是面带微笑,那温暖的笑容仿佛能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她讲课时声音清脆悦耳,生动有趣,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同学们轻松理解。”这种直接的描写方式,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对其有直观的认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面描写就是这样,勇敢地直面描写对象,将其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
    十、侧面描写:旁敲侧击,烘云托月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来衬托主要对象。在汉乐府《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罗敷的倾国倾城之貌。侧面描写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侧面展现出描写对象的独特魅力。(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