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回复: 3

【读书】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发表于 2025-8-25 18:32: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新宇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想活出傲气,出淤泥而不染,可明明就是凡夫俗子,又怎能参悟透人性。有些人被称为大师,并不是他的功力有多高深,而是他生来具有无尘的高贵。
今天与大家分享夏风颜著的《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作者走过20多个国家,100多座城市,创立个人著作品牌“且听风吟”。用温暖的文字记录所思所想,影响了一批同龄人,个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你在时光深处》,绘本小说《我来过你爱过的世界》,图文随笔《愿你有英雄呵护,也有勇气独立》等。这部书中,夏风颜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全书分为仓央嘉措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两部分,记录了仓央嘉措的情感经历和成佛之路,当然这部书中也收录了仓央嘉措的经典诗作,在了解他的一生时,也能通过他的作品,体会到他对这个世界的领悟。
我之前读过一部关于解析仓央嘉措作品的书,是亭后西栗著的《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这是一本选编仓央嘉措的诗词评析。这本书以道泉先生译诗为蓝本,从仓央嘉措作为诗人与活佛的双重身份来品评他身处的特殊环境和诗歌,再透过他的诗歌反观他的生活与情绪。能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仓央嘉措的矛盾和痛苦,更加理解仓央嘉措真正的诗修意境。
仓央嘉措说:“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大家都知道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据传说记载,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既然是传说就无从考证,我觉得一定是后人因为读了他的诗歌,才留下了这样的传说。关于仓央嘉措的记载有很多的版本,至于哪个版本更准确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佳作。
读仓央嘉措的自传,我的脑海中还浮现出另一位著名的词人李煜,传说他是皇帝中最具才情的词人。从历史的角度评价李煜,他不算是一个好皇帝。961年6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971年10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975年12月,金陵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力战而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42岁整。李煜做皇帝的一生并不荣耀,但是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关于李煜的文学成就,这里就不多说了,读过书的人都能背出几首经典作品。
为何会联想到李煜呢?仓央嘉措出生在乡村,按理说他的一生应该是平淡无奇的,偏偏他被选中为灵童转世,从此走上了另外一种人生,这部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一生,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心中有爱的年轻人,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是多么的执着。仓央嘉措虽然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雪域之王,但是他的传奇一生却被后人一直传颂,因为他留下的真情和爱。所以说,李煜和仓央嘉措如果没有带有光环的头衔,历经磨难,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下这么多佳作。
前段时间网上一直推荐一名宝藏男孩丁真,说他的眼睛很干净,就像是蓝蓝的天空一样,其实就是称赞他是一位非常纯净、善良之人。为何大家这么看重人的单纯,是因为太多的人过于复杂了吗?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想活出纯真的自己,可是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的人甚至连微信朋友圈都不敢发,很怕别人窥探到他的隐私,还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低调做人。
我一直觉得人活得很累,是因为总是堤防着别人,总是用一种所谓的道听途说去定义别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断,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人开始围猎自己的猎物,你可能觉得自己是猎人,其实早有人将你看得透透的,找出你的软肋,然后开始一点一点攻破你的壁垒。你想出淤泥而不染,实则,早就浑浊了眼睛,再也找不到一丝丝干净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5 18:33:16 | 查看全部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8 09:38:08 | 查看全部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
......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此情可待,记忆里一个你。
......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重门深居,难独上画楼西。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再相会,岂知吾谁与归。
......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负尽苍生,负尽蓬山万重。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续断之间,听一夜梧桐雨。
......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东劳西燕,天欲晓各自飞。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曲终人散,念去去伤别离。
......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见与不见,何须悲何须怨。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20:46:24 | 查看全部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