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助力写作】散文“主题与立意”写作法,简单入行,仿写实战(2)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四、巧用象征,赋予事物深刻主题内涵
    象征手法是散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赋予某种事物特定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的主题更加含蓄、深刻,富有韵味。
    小美文举例:《向日葵》
    在一片金黄的向日葵花海中,向日葵们高昂着头,向着太阳尽情绽放。它们那灿烂的笑脸,仿佛是对阳光的热爱与追求的象征。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它们始终坚定地追逐着太阳的脚步,从不退缩。向日葵,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向日葵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这篇小美文以向日葵为象征物,通过对向日葵追逐太阳的描写,赋予向日葵“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象征意义,从而表达文章的主题,读者在对向日葵的欣赏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仿写解析:《梅花》
    在冰天雪地的冬日,墙角的几枝梅花独自绽放。它们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淡雅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是对严寒的挑战。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但它却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它在寒冬中独自开放,象征着一种不畏艰难、坚守自我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像这寒冬的风雪。但只要我们像梅花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仿写中,以梅花为象征物,通过对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描写,赋予梅花“不畏艰难、坚守自我”的象征意义,表达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在对梅花的赞美中,得到心灵的启迪。
    注意事项:运用象征手法时,要选择与主题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作为象征物,确保象征意义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象征意义的表达要含蓄委婉,不能过于直白,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文章的整体氛围去体会和感悟象征意义。此外,在使用象征手法时,要避免象征物的滥用,以免使文章显得晦涩难懂。
    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对主题的探索欲望
    在散文写作中,设置悬念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设置悬念,可以对文章的主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好奇心。
    小美文举例:《神秘的礼物》
    今天是我的生日,一大早,我就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盒子上没有署名,我不知道是谁送给我的。我好奇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我一直想要的书,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愿这本书能陪你度过美好的时光。”我满心疑惑,这到底是谁送的呢?是我的好朋友,还是一直默默关注我的家人?一整天,我都在猜测这个神秘礼物的主人。直到晚上,我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笑着说:“生日快乐!礼物喜欢吗?”我恍然大悟,心中充满感动。这份神秘的礼物,让我感受到朋友的关爱,也让我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这篇小美文通过设置“神秘礼物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探索,最后揭示谜底,表达“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的主题,文章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
    仿写解析:《消失的钥匙》
    早上出门,我发现自己的钥匙不见了。我翻遍所有的口袋和包包,都没有找到。这把钥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是打开家门的工具,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开始回忆昨天晚上的点点滴滴,努力寻找钥匙可能丢失的地方。是在回家的路上掉了,还是忘在了办公室?我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想起我昨天晚上把钥匙放在外套的口袋里,而我今天早上穿的是另一件外套。我赶紧跑回家里,在那件外套的口袋里找到了钥匙。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也明白一个道理:遇到问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要慌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仿写中,设置了“钥匙在哪里”的悬念,读者随着作者的寻找过程一同紧张和思考,最后解开悬念,引出“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主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注意事项:设置悬念时,悬念要合理且具有吸引力,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让读者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但又不至于无从下手。同时,悬念的设置要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悬念的解开要能够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不能为了设置悬念而设置悬念,使悬念与主题脱节。此外,在解开悬念时,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牵强附会的情况。
    六、引用名言,深化文章主题的思想内涵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散文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名言,可以为文章增添文采,深化文章主题的思想内涵,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小美文举例:《坚持就是胜利》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场长跑比赛。比赛刚开始,我感觉还不错,可是跑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气喘吁吁,体力不支了。我想要放弃,但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句名言,它像一股力量,支撑着我继续向前。我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坚持着。终于,我冲过终点线。那一刻,我明白坚持的意义。坚持,是一种毅力,更是一种信念,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篇小美文通过引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名言,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深化“坚持就是胜利”的主题,文章的思想内涵更深刻,同时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仿写解析:《宽容的力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能让心灵宽广,让生活美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小心弄坏了我的钢笔,我非常生气,想要指责他。但当我想起这句名言时,我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我知道,宽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于是,我微笑着对同桌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同桌听了,非常感动,我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那一刻,我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宽容,能化解矛盾,能增进友谊,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在仿写中,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名言,阐述宽容的重要性,深化“宽容的力量”的主题,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感染力。
    注意事项:引用名言时,要确保名言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同时,名言的引用要适量,不能过多,以免让文章显得堆砌和生硬。在引用名言后,要对名言进行适当的解读和阐述,将名言与文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名言更好地为文章主题服务。此外,在引用名言时,要注意名言的准确性和出处,避免出现错误。
    七、对比映衬,突出文章主题的鲜明特色
    对比映衬是散文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现象、情感等进行对比,或用一种事物、现象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现象,从而突出文章主题的鲜明特色,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小美文举例:《城市与乡村》
    城市,是繁华的象征,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人们在城市里忙碌地工作、生活,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然而,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也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乡村,是宁静的港湾,青山绿水环绕,田野一望无际,空气清新宜人。人们在乡村里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虽然乡村的生活条件不如城市,但这里的人们却拥有着内心的宁静和快乐。城市与乡村,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各有各的美,也各有各的烦恼。通过对比,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篇小美文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对比,突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内心的满足”这一主题,读者在对比中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仿写解析:《童年与成年》
    童年,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充满欢笑和纯真。那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烦恼,每天只想着玩耍和快乐。春天,在田野里放风筝,五彩的风筝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蓝天;夏天,在河里嬉戏,溅起的水花仿佛是童年的音符,奏响欢乐的乐章;秋天,在树林里捡落叶,把它们拼成各种有趣的图案;冬天,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整个世界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童年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阳光总是那么温暖,仿佛永远不会有阴霾。
    成年,却像是一场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工作、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为了梦想和生计奔波忙碌。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敲打着键盘,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在拥挤的地铁里,被人群裹挟着前行,心中满是疲惫。曾经那些简单的快乐变得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
    将童年与成年进行对比,就像把一幅绚丽的水彩画和一张黑白的素描放在一起,鲜明的差异让人感慨万千。童年的纯真与成年的成熟,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年的负重前行,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灵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尽管成年的世界充满艰辛,但依然要怀揣着童年时的那份热忱,勇敢地走下去,因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成长和探索。
    注意事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时,要确保对比的双方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对比的内容要具体,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差异,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比的效果。同时,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在对比之后,一定要对主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和挖掘,让读者明白对比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此外,对比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以免影响对比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