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助力写作】散文“主题与立意”写作法,简单入行,仿写实战(3)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八、虚实结合,拓展文章主题的表达空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虚实结合是散文写作中一种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通过将现实的描写与想象、回忆、联想等虚拟的内容相结合,拓展文章主题的表达空间,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韵味。
    小美文举例:《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是我童年的乐园。那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河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是少女的发丝。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河里嬉戏,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我们在水中捉鱼、摸虾,笑声在河面上回荡。这是真实的故乡小河,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回忆。
    然而,如今当我再次回到故乡,站在小河边,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有些陌生。河水不再清澈,变得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曾经那热闹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河边冷冷清清。看着眼前的小河,我的思绪飘远了。我仿佛看到多年前那个美丽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岸边的花草郁郁葱葱。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小河重新变回那个充满生机的乐园。这里,现实的破败与记忆中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虚实结合,深刻地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怀念这一主题。
    仿写解析:《老巷的变迁》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条老巷子里。那狭窄的巷子,青石板铺就,岁月的痕迹在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沟壑。每到下雨天,雨滴打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巷子里的邻居们都很热情,大家互帮互助,关系融洽。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饭菜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巷子里。这是我记忆中真实的老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后来,城市改造的浪潮席卷而来,老巷也未能幸免。当我再次回到那里,老巷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站在曾经熟悉的地方,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老巷的模样。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玩耍,大人们坐在门口唠着家常,那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而现实却是冰冷的建筑和匆匆而过的行人。通过虚实结合,展现了时代变迁下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逝,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时代发展的复杂情感这一主题。
    注意事项:在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时,要把握好虚实的比例和节奏。实写部分要真实生动,为虚写提供坚实的基础;虚写部分要合理想象,与实写相互映衬,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要注意虚实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让读者能够顺利地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转换,不产生突兀之感。此外,虚实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使虚实内容都能为表达主题服务。
    九、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袁枚)在散文写作中,层层递进的手法能够使文章的主题思想逐步深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最终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将主题从浅层次向深层次挖掘,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思想性。
    小美文举例:《读书的境界》
    起初,读书于我而言,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闲暇时,随手拿起一本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忘却了周围的一切。此时的读书,就像品尝一杯清茶,淡淡的,只为享受那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我渐渐发现读书不仅仅是消遣。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智者,在与我对话,传授给我知识和经验。我开始从书中汲取营养,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时的读书,如同踏上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充满惊喜和收获。
    而现在,读书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追求。在书中,我寻找着人生的答案,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当我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时,仿佛经历无数种人生。读书,让我学会了思考,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人生旅途,不再迷茫。
    从最初的消遣,到知识的获取,再到心灵的滋养,文章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刻地阐述“读书的境界不断提升,对人生影响深远”这一主题。
    仿写解析:《旅行的意义》
    最初踏上旅行的路途,我只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逃离熟悉的环境。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热衷于打卡各种著名景点,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此时的旅行,像是一场新奇的冒险,我享受着新鲜感带来的刺激,只为在朋友圈留下几张漂亮的照片,证明自己的足迹。
    后来,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多,我开始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光。我深入当地的大街小巷,品尝地道的美食,与当地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这时我发现,旅行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它,我看到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哲学,对世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而如今,旅行于我而言,是一场自我成长的修行。在旅途中,我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迷路、语言不通等,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坚强和包容。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我更加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旅行,不再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蜕变,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我。
    通过从单纯的观光,到文化体验,再到自我成长的层层递进,文章深入地表达“旅行对个人成长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意义”这一主题。
    注意事项:运用层层递进手法时,要明确每一层的递进关系,逻辑要清晰,不能跳跃或混乱。每一层的内容都要围绕主题展开,并且要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使主题的表达更加深入。同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过渡词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的层次转换更加自然流畅,让读者能够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逐步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十、制造冲突,增强文章主题的表现力和张力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同样,没有冲突也难以成就一篇深刻的散文。”冲突是文学作品中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在散文写作中,巧妙地制造冲突,能够打破平淡,增强文章主题的表现力和张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小美文举例:《坚守与改变》
    在小镇的边缘,有一位老工匠,他一辈子都在坚守着传统的木雕手艺。他的木雕作品精美绝伦,每一刀每一笔都倾注他的心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制作,老工匠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家人和朋友都劝他放弃,转行做些更赚钱的生意。
    老工匠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传统木雕手艺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他一生的热爱和追求;另一方面,现实的压力又让他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是坚守这即将被时代淘汰的手艺,还是顺应潮流做出改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挣扎,老工匠最终做出决定。他没有放弃木雕手艺,而是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尝试融入现代元素,创新木雕的题材和风格。他开始制作一些具有现代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木雕作品,如带有创意造型的家居摆件、结合流行文化的小饰品等。
    渐渐地,老工匠的木雕作品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他的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通过这场坚守与改变的冲突,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与出路,深刻地表达“在时代变迁中,要坚守初心,同时也要勇于创新,才能让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一主题,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仿写解析:《梦想与现实》
    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的梦想,独自来到大城市。我渴望用镜头捕捉世间的美好,记录下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大城市的竞争异常激烈,摄影行业人才辈出,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先找一份与摄影无关的工作,每天在办公室里忙碌地处理着各种琐碎的事务。但我的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个摄影梦,每当看到别人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时,我的内心就充满羡慕和不甘。
    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感到无比的迷茫和痛苦。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继续在这份安稳却无趣的工作中消磨时光,还是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参加一个摄影比赛。为了这次比赛,我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四处寻找拍摄素材,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技巧。比赛的结果让我惊喜不已,我的作品获得奖项,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次经历让我坚定追寻梦想的决心,我毅然辞去那份稳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事业中。
    通过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最终的抉择,表达“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这一主题,使文章充满励志色彩和感染力。
    注意事项:制造冲突时,冲突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冲突的设置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不能为了冲突而冲突,要让冲突成为深化主题的有力手段。同时,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要展现出人物的成长、思想的转变或问题的解决,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此外,冲突的描写要生动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增强冲突的紧张感和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十一、运用对话,借人物之口点明文章主题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在散文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对话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借人物之口点明文章的主题,让主题的表达更加自然、巧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
    小美文举例:《传承》
    周末,我回到了老家,爷爷正在院子里摆弄他的那些老物件,其中有一把破旧的二胡,那是爷爷年轻时最心爱的乐器。
    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把二胡都这么旧了,您还留着它干嘛呀?”
    爷爷轻轻抚摸着二胡,感慨地说:“孩子,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二胡,它承载着咱们家的回忆和文化。想当年,我就是靠着这把二胡,给村里的乡亲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呢。”
    我又问:“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大家都听流行音乐,谁还听二胡呀。”
    爷爷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你就不懂了,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二胡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的声音里有着我们先辈的智慧和情感。我们有责任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和欣赏它们的美。”
    听了爷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通过这段简单的对话,文章借爷爷之口,点明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
    仿写解析:《友情的真谛》
    那天,我因为和朋友闹了点小矛盾,心情很不好。我的另一位好友小宇看出了我的不对劲,便过来问我:“怎么啦?看你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然后抱怨道:“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算是看清他了,这朋友没法做了。”
    小宇听后,笑了笑说:“真正的友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放弃,那还算什么朋友呢?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我疑惑地看着他:“真的是这样吗?”
    小宇认真地点点头:“当然啦,友情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品味,用心去呵护。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友情,才会更加深厚。”
    小宇的话让我恍然大悟。通过这段对话,借小宇之口,点明了“友情需要理解、包容和用心呵护”的主题,使读者对友情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注意事项:运用对话点明主题时,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语言习惯,不能生硬地让人物说出与自身形象不符的话。对话的内容要简洁明了,直接切中主题,避免冗长和啰嗦。同时,要注意对话的情境设置,让对话自然地融入到文章的情节中,不能显得突兀。此外,在对话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神态、动作等描写,增强对话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