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内容引发关注。报告披露,由于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据8月24日极目新闻)
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意味着505名老人在死亡后,其家属仍然冒领其养老金,如果不是此次清查,这么多家属可能还在冒领养老金。“死亡人员还能领养老金”,这样的一幕太过荒谬与荒唐。
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这种冒领养老金现象并不鲜见,在一些地方还较为严重。有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国共查出冒领社会保险待遇金额7.6亿元,追回到账7.1亿元,各地均出现了因隐瞒家人去世事实冒领养老金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
老人死后家属冒领养老金的怪现象,这在一些死者家属看来,是在占国家便宜,不占白不占,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一种社保欺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的行为,都可以被定性为社保欺诈。冒领养老金,既要承担行政责任,又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不仅要退回被骗的保险金,还要被处以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同时,按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诈骗罪。
养老金被死者家属冒领现象,戳中了养老金发放问题上存在的管理漏洞。一些人过世了很长时间,其账号仍然没有注销,社保机构与医院、公安机关等相关方面没能形成信息共享,社保机构没去主动掌握参保人员的生死情况,这就让一些死者家属有机可乘,从而导致死者家属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发生。
对此,社保机构要与公安、民政数据实现共享。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情况,不应该再发生。人社系统要主动打通与公安系统人口注销信息、养老金代发银行公民储户身份认证信息等数据库,筛查、比对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信息是否异常。
不能再让离世老人养老金被冒领现象继续下去,这是对公共福利的“掠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筑牢养老金制度的“防火墙”,要对冒领养老金的不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防范养老金发放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社保机构要积极作为、守土有责,还要加强普法宣传,让死亡人员家属摒弃“占国家便宜”的侥幸心理等等。要让养老保险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筑牢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防线,清除养老金“管理死角”,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不被人钻空子,不遭人非法攫取。(戴先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