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坚守而非更迭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坚守而非更迭

某公司“553”班组建设制度的不了了之,与新领导上任后急于推行新制度的举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少企业管理中的通病:将制度建设等同于“制度翻新”,却忘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制度的价值从不在纸面的光鲜,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显现,频繁更迭制度看似求新求变,实则是对管理初心的背离。

历史上,商鞅变法的成功,恰恰印证了“坚守”二字的分量。战国时期,秦国并非首个推行变法的国家,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皆早于秦国,但唯有商鞅变法让秦国真正崛起。其中关键,在于商鞅“立木为信”的坚守——为推行新法,他在国都南门立三丈之木,许诺搬木者赏五十金,当有人尝试后立即兑现承诺。这种对制度的严格执行,让秦国人从怀疑到信服,最终使变法内容深入社会肌理,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反观那些半途而废的变法,并非制度本身无价值,而是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坚持,最终沦为历史尘埃。

企业管理亦是如此。“553”班组建设制度之所以未见成效,未必是制度设计有致命缺陷,更可能是执行中出现了“半截子工程”:或许是初期宣传热闹,后期监督缺位;或许是遇到阻力便妥协退让,让制度成了“可遵守可不遵守”的摆设。此时新领导若急于推倒重来,看似是“破旧立新”,实则会陷入“制度短命”的恶性循环——员工刚熟悉一套规则,又要适应新的要求,难免产生抵触情绪;而每一次制度更迭,都是对管理权威的隐性消耗,长此以往,企业便会陷入“永远在制定制度,永远在从零开始”的怪圈。

真正有效的管理,应当是在审慎制定制度的基础上,赋予制度“生长的耐心”。就像日本企业的“持续改善”文化,并非依赖频繁换轨,而是在既定框架内不断打磨细节:丰田生产方式从提出到成熟用了数十年,靠的是每一个班组对“零库存”“零缺陷”理念的日常践行,而非管理层的朝令夕改。制度如渠,行为如水,只有渠道保持稳定,水流才能逐渐汇聚成河。

回到这家公司的困境,与其急着推出新制度,不如先回头审视“553”班组建设为何停滞:是考核机制不健全,还是基层执行缺方法?是资源支持不到位,还是员工认同度不够?找到症结后,用“钉钉子”精神逐个破解,远比另起炉灶更有意义。毕竟,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稳定的规则凝聚共识、提升效率,而不是用制度的“新”掩盖执行的“虚”。

制度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制定”的那一刻,而在“坚持”的每一天。少一些“推倒重来”的冲动,多一些“水滴石穿”的执着,才能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