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宋雄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统一战线教研部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政治能力”,强调“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人类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特定的概念提供特定的思维导向,进而表现为一种“建构”作用。深刻理解“政治能力”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进而提炼本土政治概念、建构自主政治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能力”概念的出场语境 概念是历史发展的表征。对“政治能力”概念进行考察,要在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中把握其语义变迁。概括而言,世界大变局提供了政治能力概念出场的时代背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构成了政治能力概念出场的现实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形成了政治能力概念出场的内在保障。三者构成由外到内、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是理解政治能力概念的历史语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应当在历史关键时刻彰显担当,发挥引领作用。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政治能力,沉着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政治能力概念的提出,是对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经验总结,是对我们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实际利益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政治性问题与非政治性问题交织叠加,极易形成风险综合体。在此背景下,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才能推动形成一种持续、稳定而安全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百余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概念的逻辑前提,正在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和战斗性,防止和克服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推动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治能力”概念的基本属性 当今世界,政党是大多数国家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其在形态、规模、构成和行为方式上的变迁,总是能够反映乃至决定一国内政外交的基本走向,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政党的政治性,要求政党按政治规律进行政治活动。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的基本属性可以概括为人民属性、政治属性和实践属性。 人民属性。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政治能力的人民属性表现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表现为党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转化为国家意志,并通过制度化安排加以落实;表现为党能够抵制并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断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没有人民属性的政治能力,就会沦为空洞的技术能力。 政治属性。政治能力概念的政治属性,最根本的就是要讲党性,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自觉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断提升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统筹和协调效能。 实践属性。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正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积淀、发展政治能力的历史。政治能力并非超历史的抽象的理论设定,而是嵌入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政党只有在回应时代任务、解决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其政治能力才能得到体现和检验。实践属性昭示了对政治能力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与社会矛盾运动以及历史任务的同频共振中不断提升。 百余年来,在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提升政治能力,适应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把每一历史时期所承担的政治使命、确立的执政目标转化为更加明确的治理要求,灵活、高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也为新征程上不断增强政治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增强政治能力的实践要求 把握政治方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新征程上增强政治能力,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既防止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国家制度,又要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站稳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征程上提高政治能力,就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做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定理想信念。人的观念对社会存在状况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这种能动性使得人们能够根据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规律和要求,选择或形成与这种规律和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理论和政治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征程上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从中不断汲取真理力量、信仰力量、道德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把握大势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新征程上提高政治能力,就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又要把谋事与谋势、谋当下与谋未来统一起来,妥善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趋利避害、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历史机遇和国际环境。 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要靠学习,更要靠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我一直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历史充分证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既是精神上的不竭动力,也是实践中的科学方法。新征程上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严守政治纪律。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党的政治纪律蕴含着全体党员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承载着对奋斗目标的价值认同。严守政治纪律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党性修养和能力作风的试金石。新征程上提高政治能力,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有效捍卫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9日 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