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正是养肺护肺的黄金时节。中医素有“秋气通于肺”之说,秋季气候干燥,最易伤及肺脏,引发干咳、咽痒、鼻燥等不适。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呼吸锻炼,不仅能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还能有效预防秋燥伤肺。
立秋过后,虽然暑热未完全消退,但空气中的水分已悄然减少。这种由夏入秋的气候转变,对人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燥邪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管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一旦肺脏受损,不仅会出现咳嗽、咽干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引发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加快,防御功能下降,病毒细菌更易乘虚而入。同时,秋季昼夜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度变化,若此时不注意养护,很容易“中招”感冒。
晨起拍肺经 唤醒沉睡的肺气
清晨5-7点正是肺经当令之时,此时进行适当的拍打按摩,能事半功倍地激发肺经气血运行。具体方法很简单:站立或坐姿均可,全身放松。先用右手掌沿左手臂内侧,从锁骨下方的云门穴开始,经中府穴、天府穴,一直轻拍至拇指少商穴,反复36次。然后换左手拍打右臂,同样36次。拍打力度以微感酸胀为宜,不可过重。这套动作看似简单,实则作用很大。云门穴是肺经的起点,中府穴为肺之募穴,天府穴能清肺热,少商穴则可清热利咽。通过有序拍打,能疏通整条肺经,促进气血流通。长期坚持,可明显改善晨起咽干、痰多等症状,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不过,患有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的朋友,不宜采用拍打法,可改为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揉上述穴位,每个穴位按揉1-2分钟,同样能起到保健作用。
午间练“六字诀” 调息养肺祛秋燥
午后1-3点,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也是练习呼吸吐纳的黄金时段。源自道家养生法的“六字诀”,尤其适合这个时间段练习。练习时,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呼气同时发出“呬”(音同“丝”)的声音,想象将体内浊气全部排出。重复6-12次,注意呼气要比吸气长,比例约为2: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种深长缓慢的腹式呼吸,能显著增加肺活量,改善肺泡通气效率。同时,特定的发声振动可刺激支气管纤毛运动,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长期吸烟、接触粉尘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群尤为有益。
傍晚散步配合呼吸法 敛阳润肺助安眠
傍晚时分,伴着落日余晖散步,本是极好的养生习惯。若能结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养肺效果将更上一层楼。建议采用“呼三吸一”的节奏:缓步行走时,前三步自然呼气,第四步深吸气。呼吸要深、匀、细、长,想象吸入的是清凉纯净的秋气,呼出的是体内燥热浊气。每次练习15-20分钟即可,以周身微热、气息平和为度。这种呼吸法符合中医“秋季养收”的理念,通过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时间,帮助收敛浮越的阳气,滋养肺阴。同时,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增强膈肌力量,提高肺通气效率。许多坚持练习的朋友反馈,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晨起口干舌燥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人,即使抽不出专门时间,也可在上下班路上实践此法。搭乘地铁或公交时站立练习,同样能收获不错的效果。
□刘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