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体育:由“竞技+”转向“生活+”

发表于 2025-9-1 09:35: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随笔】
  作者:张盛(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超过38.5%,近5.5亿人养成运动习惯,“全民健身日”期间2.2万余场赛事活动吸引超1100万人次直接参与……一串串的数字描绘了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的活力景象,也展现了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生动日常。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投身体育锻炼和投入体育消费的热情不断高涨,从青春校园到城市广场,从健身场馆到公园绿地,从酣畅淋漓奔跑在路上,到一人一桨遨游山水间,体育正成为不同地域、年龄和职业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体育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更多生长动力,推动中国体育由“竞技+”向“生活+”转变。
  培育和满足持续增长的健身需求,有赖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六个身边”工程,加快打造“15分钟健身圈”,有效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让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健身去哪儿”等制约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得以加速突破。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人性化便捷化的科学健身指导网络,让老百姓参与体育锻炼成为美好而简单的事。
  健康的身心是每一个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根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一套舒展身体的操练克服惰性,以一次听得见心跳律动的慢跑提振情绪,在一次次向前的脚步中培养运动的习惯,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是每一个平凡人能够获得的高品质生活,是此刻出发时就能感受的生命馈赠。
  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氛围的熏陶和相互激励。朋伴之间的击掌与喝彩,让运动的热情和动力更加持久,结伴而行的出发让运动健身成为一种积极的社群互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体育锻炼视作简单的健身活动,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健康管理和社会交往方式,一种把目光投向长期的健康效益和可自我塑造进阶的生活方式。
  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全民健身已日益成为社会风尚。“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消费季”“村超”“苏超”火热奔腾,无不彰显出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展现着一个活力迸发、热力四射的中国。在体育促进城市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日益向新的过程中,以运动来增进身心健康已被视为一种有型、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这将进一步促进文明文化的培育,激励每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1日 1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