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习近平主席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出席峰会的嘉宾有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主席国客人等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配偶,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国际组织负责人。8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指出,这次峰会肩负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的重要使命。从“上合”到“上合+”,上合组织迎来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盛会,彰显其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追溯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一个关键词。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黄浦江畔宣告成立,这是地区国家为化解边界安全困境、促进共同发展而做出的关键抉择。24年过去,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全球赢得更多共鸣,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迄今上合组织已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成为由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组成的大家庭,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阶段存在巨大差异,但却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道路,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这本身就是一部多边主义的生动实践史。
如今,在一些西方大国刻意削弱多边机制的背景下,上合组织中负责扩员的国际合作部却成为最繁忙的部门之一,充分表明上合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多边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还成为上合组织的一种“制度竞争力”。此次峰会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合组织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联合国所代表的多边主义架构,更在新形势下实现了理念创新和路径再造,在全球多边主义遭遇侵蚀的背景下,成为这一国际交往原则的坚定守护者和实践标杆。
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正是这种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上合组织的“圈粉密码”。与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模式截然不同,上合组织的诞生,为区域内国家提供了包容的多极化发展路径。从最初的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到安全与经济合作“双轮驱动”,再到如今覆盖贸易投资、能源、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上合组织证明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仅有利于地区团结应对安全挑战,也有利于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伴随“相约上合,绽放津彩”的横幅在天津街头挂起,这已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了。这些年来,上合组织以日益成熟的机制建设,在充满变数的国际环境中为上合大家庭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合作机遇,使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据统计,2024年中国同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贸易额约8903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4%。仅在近期,哈萨克斯坦第二和第三家“鲁班工坊”正式揭牌,6000株中国优质“青砧”苹果种苗推广到乌兹别克斯坦,“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为上合组织国家民众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累计超过2000例,为上合组织国家从事跨国货运司机提供服务的“丝路驿站”合作备忘录也已签署……世界通过上合组织,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温度和美好前景。
“历史启示我们,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8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天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说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上合组织成立的宗旨与发展的目标。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威胁不断,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4的上合组织成员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地区安全,也必将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环球时报社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