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回复: 0

“聪明绝顶”的师傅与他的“半壁江山”笔记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蒼塵露雨 于 2025-9-2 08:55 编辑

“聪明绝顶”的师傅与他的“半壁江山”笔记
◎陈良

  “还得是跟着我于哥学啊,就说喝口水这功夫,他都能借着歇口气的间隙,把热工检修里那些藏着门道的经验、容易踩坑的细节掰开揉碎了讲透——从设备参数的细微波动该怎么预判,到突发故障时的应急处理要抓哪几个关键节点,全是实打实的真本事,这可比对着书本硬啃管用多了,跟着他学一天,顶得上自己瞎琢磨半个月!”于程鹏摘下安全帽往安全帽架上一挂,朝徒弟车戈扬了扬下巴。车戈立刻会意,揣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起身跟上——这是二人雷打不动的“课间休息”,也是师徒俩专属的技术交流时间。
  作为汽机组组长,于程鹏手握 20 年检修经验,成了大伙遇到技术难题时最先想到的人。从汽轮机测温元件校准到控制系统逻辑优化,经他手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没有重样的。“咱们搞热工的,差1摄氏度、1毫安电流都可能出大事,标准化作业就是保命符。”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休息室刚站定,车戈就翻开笔记本:“于哥,昨天精处理再生系统调试,碱稀释水调阀在20%-50%之间跳变,我查了传感器,数值挺稳的,这该从哪儿下手?”他指着本子上记录的问题向于程鹏问道。
  于程鹏放下手中的水杯,接过本子用笔圈出调阀定位器:“你小子,逮着空就考我。标准化流程是基础,但现场总有变数。这种跳变先别急着拆阀体,先看气源管有没有沙眼——上个月二号机调阀就是气管漏气,压力忽高忽低闹的。要是气源没问题,再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波动超0.5伏就得换,别嫌麻烦。”
  车戈握着笔的手在本子上飞快游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气源查漏”“电源稳压检测”几个字被圈得格外醒目,像两枚亟待拆解的关键密码。凑近看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热工检修的半壁江山:从西博斯电动门的精准定位技巧,到大小机TSI探头的安装规范与注意事项;从DCS逻辑保护的定值参数,到组态配置的核心逻辑;从高空作业时每一个必须绷紧的安全细节,到应急救援时分秒必争的操作流程…… 字里行间浸透着的,分明是老师傅们手把手传下来的血汗经验,那些在现场摸爬滚打攒下的诀窍、踩过的坑、避过的险,被一笔一画串联成沉甸甸的知识图谱,每一页都泛着实战打磨出的光泽。
  等师傅说完,他瞅着于程鹏光溜溜的头顶乐了:“果然是‘聪明绝顶’的于师傅,我咋就没想到气源这茬?”
  临近休息结束,车戈合上笔记本,封面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又新添了一条——从调阀定位器的微调参数到特殊工况下的应急处理步骤,于程鹏的字迹带着现场油污的痕迹,却比任何印刷手册都清晰。往检修现场的路上,他回想着刚入班组是签订的师带徒协议——这是班组“传帮带”机制的见证。就像现在这样,从标准化作业流程里的“规定动作”,到老师傅们手指口述的“实战技巧”,那些写在协议上的成长承诺,正通过一次次小小的笔记本记录、一场场检修间隙的即时点拨,变成他手里越来越硬的技术底气。和师傅于程鹏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比起来,这棵新苗的长势,连班组里最挑剔的技术员都点头称赞。
  “记住,标准化是骨架,经验是血肉。”于程鹏拍了拍他的肩膀,“下个月班组要搞‘技术比武’,就考这个调阀整定,敢不敢应战?”车戈攥紧笔记本,眼里闪着光:“您等着瞧,保证按最高标准拿下!”
  如今在热工二班,师徒俩的故事早已传开。车戈的“问题笔记本”成了新员工教材,而班组的“轮岗+比武+传帮带”机制,正让越来越多的“车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那些在小憩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早已融入班组建设的血脉里


图1 检查磨煤机出口阀门控制箱电压

图1 检查磨煤机出口阀门控制箱电压

图2 逻辑组态讲解

图2 逻辑组态讲解

图3 现场气动门定位器检查

图3 现场气动门定位器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