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讯 (通讯员 张艳丽 李雪洁)今年以来,利津县总工会主动融入新业态劳动者群体,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将“娘家人”的贴心关怀,精准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推动新业态劳动者从“要我入会”到“我要入会”。
共享服务“零距离”,激发入会“新动能”。围绕职工需求,突出“共享”理念,在新业态劳动者集中的区域建设“共享阵地”,切实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群体工会服务阵地不足的问题。打造“共享职工之家”1处,“小哥来吧”1处,“司机之家”2处,“工会驿站”34处,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憩、饮水热餐、学习充电、应急药箱等公益服务,开展“暖心小灶”45期,“暖心义剪”6期,“四季送”活动4次,聚力服务新就业群体2000余人次。
灵活建会“全覆盖”,扩大组织“基本盘”。联合多部门对全县新业态劳动者和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摸底排查,做到未建会企业数量清、未建会原因清、从业人员清、所处区域清。创新建会入会形式,采取在新业态劳动者多且相对集中的企业“单独建”、在新业态劳动者人数少的企业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联合建”、会员之家“兜底”入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将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新建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2家,吸纳新业态会员780余人。
撑起权益“保护伞”,多措并举“重保障”。在工会阵地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提供普法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权益“保护伞”。开展“一样本两指引”工资集体协商培训,指导3家新业态企业工会听取职工所求所盼,选取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协商议题,细化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指导5家新业态企业加强民主管理,通过例行晨会、微信群、“驿站心愿墙”等载体,收集职工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与职工沟通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