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这些家常话,满溢炽热家国情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些家常话,满溢炽热家国情
讲述人: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研究中心主任 张丁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封封抗战家书频繁见诸媒体、展览,让宏大而壮烈的抗战历史多了一份血肉与细节,字里行间满溢的家国情怀,感动了读者和观众。我专门从事家书搜集、展览、研究工作20余年,对抗战家书的感受尤深。
  2005年春,我联络国家博物馆等几家机构联合发起“抢救民间家书项目”,面向海内外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项目启动后,各类家书像雪片一样汇集到北京,其中与抗战有关的家书格外触动人心。
  我们收到的第一封抗战家书,是一位叫钟士灯的普通红军战士写的。信封已经残破不堪,只能隐约辨认出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残留的几个邮戳依稀可见寄递时间和路线,所幸,封内的信纸完整无缺,使我们能够了解家书的全部内容。
  据捐赠者、杭州收藏家周立峰先生考证,钟士灯是一位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江西籍红军战士。家书写于1937年4月30日,彼时,抗战还没有全面爆发,红军尚未改编为八路军,但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已在进行。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告诉父母: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许多了(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括号内为编者校注)
  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反映了红军指战员对于和平的渴望和投身抗战的决心。
  随着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的持续进行,家书征集数量不断增加,与抗战有关的家书也越来越丰富,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及国民党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还有商人、职员、学生、华侨、劳工等各阶层的家书,较为全面地反映出14年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以前,绝大多数家书只是保存在捐赠者家里,现在通过我们的征集,经由我们提供给媒体、编入图书、做成展览,呈现给社会。由此,“抗战家书”开始进入社会公众的视线,成为恢复历史记忆、补充历史细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独特史料。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对上一版《抗战家书》进行增订,补充了赵一曼、彭雪枫家书等新的篇目,推出了新版。我们还开展了新的抗战家书征集活动,至今已征集到各类与抗战有关的家书40余封。
  抢救保护好抗战家书,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利用互联网和AI技术,引导青少年参与修复抗战家书,诵读抗战家书,走近抗战家书,生动还原抗战家书的书写过程、人物故事……如今,在科技的赋能下,青少年群体正以全新方式激活抗战记忆,让英雄故事连通今昔、直抵人心。
  (光明日报记者杨舒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3日 10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