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生这一程,我们未曾辜负
■涂怀军
秋日的阳光透过银行玻璃窗,落在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上。老费——我三十年前进工厂时的入门师傅,如今身着保安制服,正在指引客户取号、填写单据,向他们宣传金融知识。那双曾经操控设备的手,如今稳稳地握着引导棒,岁月在上面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 见他有空喝水的机会,我朝他点头示意。他也看见了我,微笑着。 “快退休了吧?”我问他。 “还有两个月。”他笑着比了个手势,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终于望见了旅程尽头的旅人。然而这份喜悦很快蒙上阴影:“老王走了,上个月的事。心脏病突发,明年三月就退了。”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也是没等到退休的老职工。虽说人都有生老病死,劳苦一辈子却在临近退休时走了,实在可惜。” 我一听,顿感惊讶,我想起老陈五年前离世时也才58岁,大厅的空气仿佛凝重起来。我望着老费花白的鬓角,其实我的头发也白了大半,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正陆续来到人生的这个隘口。就像马拉松选手看到了终点线,却有人在最后一百米倒下。 在职场奔波二三十年,我们习惯了将健康抵押给时间。年轻时通宵赶工,中年时加班应酬,总以为身体是取之不尽的矿藏。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被置之不理,“等闲下来再看”成为最常说的谎言。殊不知,生命不会永远给我们“下次再说”的机会。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地侵害着我们的健康,长期工作压力如暗流涌动,尤其是在岁数越来越大更要注意了,我也听闻身边年轻人猝死的悲剧。有的是在即将放松的时刻突然决堤,德国职业健康学会将其命名为“退休综合征”——当紧绷的弦即将松弛的瞬间,反而最容易断裂。这不仅是生理机制的反应,更是心理预期的落差所致。 那几位未能等到退休的老同事,让我想起车间里那些运转多年的设备。每天细心保养的,虽说超期“运转”了数载,如今早已去了该去的地方了;而那些过度使用的,总是在大修前夜彻底报废。人体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高估身体的耐受力,低估时光的侵蚀性。 然而老费精神状态很好,他说,虽然即将退休,他仍选择在银行做保安:“不能突然闲下来,得慢慢过渡。”这恰合了医学界的建议——渐进式退休,比突然停止工作更能维护健康。每天步行上下班,保持规律作息,与不同的人交流,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构成了生命最坚实的防护网。我问他每天走多少步?他说,大约是六千步左右,不要太多。这正应了前两日的我看的一期科普节目,也是这么说的。 人生不是冲刺跑,真正智慧的人,不是那些冲得最快的人,而是懂得调整呼吸、保持节奏,最终安然抵达终点的人。那位逝去的老同事用他最不愿的方式提醒我们:退休不是奖励给熬到最后的人的礼物,而是赋予那些智慧经营生命之人的馈赠。 离开银行时,老费一边跟我打招呼,一边耐心帮一位老人操作ATM机。阳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那身保安制服仿佛镀了一层金边。两个月后,他将开启新的人生章节,由衷地祝福他优雅转身。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确实脆弱,但并非不可守护。定期体检不再拖延,适当运动不再推迟,工作与休息的边界不再模糊——这些看似微小的决定,实则是我们为自己设立的生命哨卡。 站在人生的秋日里,那些提前下车的旅人用生命提醒我们,要学会与岁月温柔相处。当进入暮年回望人生旅程时,庆幸自己每一个认真生活的当下。好好地爱自己吧——唯有如此,当最终走向终场时,我们才能说:人生这一程,我未曾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