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回复: 0

【助力写作】怎样以新闻事件为素材写诗词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美文润疆
曲树4.jpg
图 张修东

怎样以新闻事件为素材写诗词

新闻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将新闻事件转化为诗词,是一项融合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创作,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诗意。具体创作步骤如……

一是精选事件,聚焦内核。选择具有情感张力或象征意义的新闻事件,提取核心矛盾(比如灾难中的人性光辉、社会变迁的个体命运)。避免平铺直叙,需要抓住一个动人的片段或细节。

例如:航天员出征前的眼神;天津爆炸事件中消防员的逆行。

二是化实为虚,意象替代。可将具体事物转化为古典意象,营造诗意氛围。比如,可以将“灭火器”比作“赤龙吞焰”“玄云喷雪”;将“口罩”比作“素纱遮面”“玉鉴蒙尘”;将“救援队”比作“星驰铁骑”“银甲破苍茫”等。

三是时空交织,古今对话。将现代事件嵌入历史语境,形成对比与共鸣。例如:写“抗疫医护人员”,可以用“白铠非战甲,素手亦长城”,以“长城”比喻集体力量,暗合古代的守护意象。

四是情感投射,隐喻升华。通过自然意象承载情感。比如,写“灾难后的希望”,可以用“焦土新芽破曙天”。

将新闻事件写成诗词,需要有诗味,要以词学角度来增强诗意。

一是凝练语言,巧用典故。用典需要自然贴切,比如,写“扶贫攻坚”时,可以用“移山敢效愚公志,种杏何须董奉林”,以愚公移山比喻持久奋斗,以董奉杏林指代医疗帮扶。

二是视角转换,多维叙事。要跳出上帝视角,用亲历者的口吻来写,例如:写“地震幸存者”,可以用“残垣握断笔,夜雨译余震”,以“断笔”代指未完成的愿望,透过雨声表达余震般的刺痛。

三是虚实相生,留白空间。避免直白说理,要用意象引发联想。例如:写“气候变暖”,可以用“北极冰痕裂,云鲸坠夕晖”,以“云鲸”虚拟意象,强化悲壮感。

四是声律设计,强化情绪。通过押韵与节奏营造氛围。例如,急迫的场景,可以选用仄声韵(如“裂”“彻”)。哀婉的场景,可以选用“灰堆”韵(如“悲”“晖”)。

比如,新闻事件:航天员返回舱成功着陆。进行诗意创作如下:《壬寅秋神舟归》

赤焰划穹裂,沧溟一芥开。

摘星襟未冷,踏雪梦初回。

云外孤航纪,人间九域埃。

鸿蒙新页启,天问岂须猜?

诗意解析:以“赤焰”“沧溟”的宏大意象,拉开宇宙视角;以“摘星”“踏雪”,将科技行动诗化为神话姿态;以“孤航纪”与“九域埃”,对比太空与人间尺度;末句以《天问》典故,呼应古今探索精神。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哲思的近体诗,以宏大意象展现对探索精神的礼赞。首联喻指突破极限的勇气;颔联将摘星的壮举与踏雪的清冷并置,暗含理想与现实的交织;颈联在云端孤舟的孤独与人间尘世的纷繁中,凸显探索者的孤独与清醒;尾联以鸿蒙开篇的壮阔,呼应屈原《天问》的求索精神,传递出对未知的敬畏与自信。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忌口号化(比如,直接使用“伟大复兴”),可以改用意象承载(比如“鲲鹏振翼覆东溟”)。忌过度堆砌辞藻,要保持情感的真挚性。要平衡新闻真实与艺术夸张,避免扭曲事件的本质。

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够以新闻事件为素材创作诗词,使其成为承载时代记忆的审美载体。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绝句入手,逐渐开始写律诗,然后两地扩展至长调慢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