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wang36961024 于 2025-9-6 16:52 编辑
在矿山生态修复与设备维护的繁忙日常中,许多矿工师傅在岗位之外,悄然耕耘着自己的“小爱好”——有人痴迷于旧件改造,有人坚持记录复绿数据,有人热衷园艺养护。这些看似“非工作”的兴趣,实则成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隐形引擎”,在班组实践中释放出可观的生态与技术价值。 业余爱好是绿色技改的“灵感源”。马钢矿业生态修复公司设备管理员严长青便是典型代表,工作之余,他酸水二站一个工作间改造成“微型车间”,反复拆解报废渣浆泵,钻研节能降耗方案。一次设备巡检中,他发现渣浆泵系统油耗异常,随即结合长期业余研究,提出“电流异常应急流程”技改方案:当电流超阈值并持续10秒以上,系统自动关停螺旋给料机与酸水泵,防止石灰过量或酸水积存;再依液位计数据依次关闭风机与渣浆泵,最后开启清水泄压阀,保护凹山泵站清水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风险前置、智能防控”。这一源自爱好的创新,不仅降低能耗8%,更将设备故障响应效率提升20%,成为绿色技改的生动范例。
一次设备巡检中,他发现渣浆泵系统油耗异常,随即结合长期业余研究,提出“电流异常应急流程”技改方案:当电流超阈值并持续10秒以上,系统自动关停螺旋给料机与酸水泵,防止石灰过量或酸水积存;再依液位计数据依次关闭风机与渣浆泵,最后开启清水泄压阀,保护凹山泵站清水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风险前置、智能防控”。这一源自爱好的创新,不仅降低能耗8%,更将设备故障响应效率提升20%,成为绿色技改的生动范例。 业余爱好更是生态实践的“催化剂”。生态修复现场治理负责人丁家明十年如一日,坚持用镜头与台账记录矿区植被变化。他每日拍摄边坡树苗生长状态,自制“复绿动态台账”,详实登记浇水频次、施肥量、成活率等数据。这份“活档案”逐渐成为公司制定复绿方案的参考。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形成“人人护绿”氛围,其负责区域复绿面积达60 公里,植被成活率同比提升15%。个人兴趣由此升华为可量化、可复制的生态实践。 业余爱好正成为班组聚力的“黏合剂”。由几名摄影爱好者发起的“绿色摄影小组”,用镜头捕捉矿区生态修复全过程——从酸水循环系统运行到边坡复绿前后对比,影像资料不仅用于内部宣传,更在行业展评中赢得关注,促成技术合作与资源对接。一项爱好,串联起技术传播、团队凝聚与外部协同,拓展了绿色发展的“朋友圈”。 绿色矿山建设,既是技术工程,更是人的工程。当矿工将个人爱好与岗位责任、生态使命深度融合,那些曾被视为“消遣”的兴趣,便转化为推动“绿化、修复、节能”的实际动能。期待更多一线职工激活兴趣潜能,让每一份热爱都成为绿色转型的支点,共绘“生态美、产业兴”的现代绿色矿山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