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草地兔 于 2025-9-7 12:58 编辑
9月7日16时51分,迎来白露节气。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因秋气渐深,温差较大,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水珠而得名。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来了。
“昊天晴且高,秋气发初凉。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白露这个节气,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浪漫与诗意。便借这美好的节气祝你:丰盈而明亮,晶莹而圆满。
白露,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鸿与雁,是两种鸟,按照古人的说法,鸿大雁小。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馐”。 白露,竹竿摇,打核桃,满地金,扁担挑。芦苇荡起千层浪,鱼儿逐叶知仲秋,竟室有凉风。醇和不过白露茶,甜糯不过白露酒。
牵牛
牵牛,也叫喇叭花,夏秋开花。儿时老院子的篱笆下种着牵牛花,每到夏天,牵牛花就爬满了篱笆,蓝的、粉的、紫的、桃红的,吹着小喇叭。 记忆中的牵牛花最好玩儿的是,凌晨才含着露水绽放,白天大太阳下,便会蜷缩起花瓣躲太阳去了。小时候,我会搬着板凳坐在牵牛花前,托着腮仔细看牵牛花蜷缩花瓣的过程——先是和着露水卷起一个角,慢慢往花心里收,接着一整个花瓣都朝内卷起来,好像一个怕晒的娇气小姑娘。
古人这样说它:“牵牛花者,蔓生蒙笼,不任盆盎之玩。待晓露而花,见朝日而蔫,虽无终朝之荣,而有连月之华。” 八月在碧山,未见牵牛花。待到九月,碧山已是牵牛花的天下。村路旁篱笆上爬满了花,姑娘们采来,随意插进陶罐里,牵牛便拗出各种低垂、探头、斜曲的姿态,煞是可爱。赶紧借图描画,记录下这汇报秋天来临的花之使者。
山核桃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 每年到了白露节气,浙江杭州临安的山核桃就开杆采收了,临安的乡人迎来了又一年黄金季。为了保证果子的成熟度,临安政府规定,山核桃统一在白露开始采摘。在这之前是开放日,只准捡掉落在地上的,不让乡民用竹竿敲打。初从临安的朋友那里听到这个政策,甚是快慰。为的是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物候的遵守,又重新被今人重视起来了。 山核桃开杆后,许多公司单位职员都会请假,请假条内容是“回家打山核桃”。 山核桃打下来需要一天。去壳挑子,需要一到两天。晒太阳,需要三到四天。再炒一到两天。到了接近秋分的光景,就可以上市了。山核桃仁则要晚一两天的时间。这里每一个步骤都有繁复的人工,凝结着当地农人的辛苦。 第一次吃到临安的山核桃仁,便被深深折服了——香、脆、咸、鲜,一开袋便停不下来。秋季万物逐渐萧落,植物纷纷把精华之气注入种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储备能量。这个时间多吃一些种子食物,和大地一起储存精气,来年才更好地生发。
鸡头米
秋天到苏州,必定要点一份鸡头米吃。白露的鸡头米最肥嫩。清白汤水里的鸡头米,浑圆可爱,盛起一勺吃来,软软糯糯,咬劲十足。 鸡头米,其实就是芡实种子里面的白色种仁。这白白胖胖的小米团儿为什么会被称为“鸡头米”?直到有机缘看到芡实刚采出来的果实,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芡实果黑咕隆咚,上方有个突起形如鸡嘴,整个芡实果就像一个惟妙惟肖的鸡头嘛!剥开芡实果,里面是橙黄色的种子,再打开那种子的橙黄色的壳儿,里面才是白白胖胖的鸡头米。鸡头米最早八月上旬上市,最肥嫩的阶段,则要等到八月中旬到九月初,第四茬、第五茬采摘的才最好。 采摘芡实的时候,水乡人会以芡实的植株为中心,用竹刀在叶子上划一个圆,然后将拳头大小的芡实的果实拉出水面,在根上划两刀割下来,放入竹篮里。 剥芡实也是一个苦差。芡实壳很厚,剥久了指甲会痛。苏州人动动脑筋,发明了一种铜指甲,街头会看到农人戴着这种铜指甲来现剥现卖。嫩一点的芡实,可以直接用铜指甲剥开,老一点的,就必须要上钳子了,或者用水煮过以后用木槌锤散开。 鲜鸡头米不易保存。好在如今有冷运,可以把鸡头米装入水袋中,带水速冻保鲜,长途运输到各地,冰到冰箱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鸡头米了。
🍂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肖复兴)
图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