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推窗远眺,伊犁河谷的草场沐浴在阳光下。远方风来,卷起民宿屋顶的白色纱幔。7月下旬的新疆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空气里浮动着薰衣草、薄荷和林木的香味。 近年来,依靠薰衣草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产业链,四宫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建强组织、盘活资源、优化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9.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起万亩花田、特色民宿、手作集市、咖啡店等。昔日“石头滩”,如今有了灵动的新名字——晃晃村。 
航拍晃晃村。人民网 李欣洋摄 “过去这片土地薄,都是石头滩。”四宫村党支部书记潘林坐在法式民宿里介绍村况,屋外的薰衣草田、向日葵田与他口中的“石头滩”对比鲜明。“曾经也种过麦子、玉米和瓜,但收入不高。” 2009年,潘林看准薰衣草的潜力,想带领村民换条致富路。有的村民犹豫问,“种玉米可以给牛羊吃,如果种的薰衣草卖不出去,用什么来喂牛羊?” 潘林理解村民的顾虑。他没多说,先组织五六名党员打头阵、做示范,试种60多亩,最终收入尚可。2010年,潘林争取连片种植,并获得300元/亩的种植补助。当年,600亩薰衣草扎根石头滩,此后每年扩大种植面积两三百亩。 2015年,为打消村民后顾之忧,四宫村引进薰衣草加工企业,并与其签订精油保底价合同。销路一稳,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随之提高。2017年,四宫村的薰衣草种植面积已发展为1.2万亩,90%以上的农户成为种花人。 “薰衣草种起来后,我们也支持了一些配套项目。”芦草沟镇党委副书记马兰介绍,为了惠民生,兴旅游,四宫村硬化了道路,接通了下水,点亮了路灯。“将飞线埋入地下,既美化村容,也方便游客取景拍照。”马兰说道。 基础设施改善,四宫村的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驻村第一书记胡西他·阿衣肯介绍,在党支部引领下,四宫村动员村民打造特色庭院,建成农家乐、家庭旅馆、特色采摘园等,吸引了不少人来此投资创业,成为新村民。潘林记得清楚,2019年有7家民宿,如今有61家,其中37家经营者来自辽宁、湖南、广西等地。 
一家民宿院内种着各类鲜花。人民网 李欣洋摄 2019年,镇村两级干部响应村民需求,为村征集新名。上海白领郑佳微受在村内经营民宿的朋友邀请为村庄起名。那时,她还未到过村庄。结合相关资料及对当地的想象与祝福,“晃晃”两字在她脑中浮现。 “‘晃’字拆开是日光,‘晃晃’就是两个太阳,既能体现当地日照时间长,还显得悠闲自在。很多人去新疆很远,‘晃晃’有种走走就能到的亲近感。”郑佳微本以为这个名字“离经叛道”,没想到很快被当地干部接受。 2023年,郑佳微离开上海,在晃晃村开起文创店。从构想、建设到经营,各级干部给予了积极支持。创业初期,当地干部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责,三天两头就问郑佳微有没有困难。她坦言,定心在此创业的关键,是当地干部亲切,没有架子,解决问题效率也高。 在郑佳微眼中,晃晃村是所有人共建的社区,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社区里大大小小的决策,都是干部组织新老村民一同协商,特别是“村民日”交流活动。“我经常忘了自己的店主身份。” “村民日”始于2021年,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在5月至10月定期集会,有时还会关联各民族节庆,地点设在果树掩映的一处空地。汉族、回族、东乡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村民一起在品美食、摆市集的亲切氛围中,共谈村庄发展。 
举办“村民日”的果园。人民网 刘文邦摄 “新村民还带进了新思想、新生活方式。”马兰介绍,村民们开始学着装饰自己的家,有人在墙上彩绘,以前的房子只有大门,现在村民在偏房开了小门经营商铺。大家越来越热情,有村民穿上皮鞋和茶服迎接客人。 “县委组织部以党建为引领,牵头组织村干部赴浙江、江苏等地向农文旅融合发展较好的村、社区学习。”霍城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明辉谈发展经验时称,还要关注人才建设,感召本土大学生和专技人才返乡,壮大乡村文旅人才生力军。 
村民开小门迎客做生意。人民网 刘文邦摄 每年6月,伊犁河谷被万亩薰衣草铺成紫色海洋,风都染上甜香。天南地北的游客循着香气来此拍照、闻香、学制精油、研学。郑佳微看着这片土地,“希望晃晃村永远像薰衣草,向阳而生,抱朴守真,做游客的精神故乡。” 近年来,四宫村陆续举办音乐节、村BA争霸赛等文体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歌手、乐队的表演中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胡西他·阿衣肯还介绍,通过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晃晃村民宿。人民网 李欣洋摄 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四宫村的未来发展? 刘明辉表示,坚持党支部引领,发展各类新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集服务、旅游、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石榴籽服务站。胡西他·阿衣肯称,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托“伊岗通·全岗通”志愿服务平台,以精细化治理发展产业旺、生态美、文旅兴、百姓和的四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