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舒帆 发自北京“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永恒的话题。”9月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以“以案为鉴知行止”为题,为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和家长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这也是张军第8次以该校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讲课。 课堂上,张军结合涉未成年人案例,剖析案例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同理心缺乏、对规范的漠视、不正确的是非观念、沟通表达不到位等,会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使一些案件得以发生、侵害成为事实。”张军说。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张军从四方面进行了讲授。 “提升同理心,做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张军指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无论是造成他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伤害,包括“网络开盒”“围观吃瓜”等,往往与缺乏同理心有关。同学们要多换位思考。在网络上,既不能做躲在键盘后面的施暴者,也不要做盲目从众的跟帖者和评论者,保护他人,同时也保护自己。 “依法治国、尊法守法,核心在于依规范做事。”张军认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在为人处世时必须遵守规范,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自觉维护规范、法律的尊严。 “青少年要涵养正确价值观念。”张军认为,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正确区分善恶美丑。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坑骗他人或者相信“天上掉馅饼”,都与是非观念缺失有关。张军强调,同学们要涵养正气,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向上、向善、诚实守信为美,以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追求,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学们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境,要勇于告诉家长、老师、亲友。“一定要知道,你的身后还站着家人、老师、政府等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张军强调。 最后,张军指出:“校园外遇到欺凌学生造成伤害的行为,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上前制止,可以依法实施正当防卫。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是全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才能共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