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感悟“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金台随笔)
李 拯《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空里努力着,而正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共同书写了绵延不绝的历史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为高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在讲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时如此发问。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习近平同志总结道:一个民族的理想就是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早已写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中。“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以典雅深沉而又气势磅礴的词句,表达着宏阔胸襟和崇高追求。 这些年,“意义感”成为网络热词。从深层心理机制来说,人的长期驱动力并非功利或快乐,而是对意义的追求。当前,在社会心态层面出现的一些现象,无论是躺平、摆烂,还是佛系,多多少少都与意义感的消解或丧失有关。因此,要涵养积极的社会心态,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构建意义感? 滴水入海,为现代人构建意义感提供了认知启迪。 一滴水融入大海,与更多滴水汇聚,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连接。“相彼鸟矣,犹求友声”。我们追求个性和自由,但也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连接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一片云簇拥另一片云,我们从守望相助、抱团取暖中收获关怀、构建意义。 比如,工作中,团队协作可以带来归属感;生活中,邻里互助可以让社区更温暖;闲暇时,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点亮寻常生活。如果是党员干部,更应像一粒粒种子那样深入人民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找到与他人、与社会的有机连接,我们就能“微光聚而成炬、细流汇以成河”,抵达意义的绿洲。 一滴水融入大海,在更大空间实现价值,象征着个体与国家的有机连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空里努力着,而正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共同书写了绵延不绝的历史。生命是有限的,但共同的事业代代相传。因此,在有限生命里获得永恒价值的一个有效路径,就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 可能有人会说,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有些遥远、抽象,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与国家的连接就在把握时代机遇的努力奋斗里。扎根基层,为百姓做实事;参与创业团队,把创新想法变为现实;深耕关键技术,以工匠精神铸“大国重器”……在时代赛道上奋进奔跑,拒绝“无所求”的躺平、“无所谓”的摆烂,就是把个人努力融入国家叙事中,把个人印记刻在历史年轮里,既由此获得“时代有我”的意义感,也形成了书写历史的合力。我们在各自时空里赶路,共同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怎样过好这一生?这是每个人都会问自己的问题。人生天地间,在自我审视时,常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喟叹。浩浩苍穹,我何以为?凝聚在共同的旗帜下,融入亿万人民携手前行的行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洪流,就能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中成就更广阔的人生,获得超越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