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1

徐 潋:语言与呼吸——简评吕宾诗集《我用阳光洗手》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潮头文学

作者:徐潋(四川)

在山脊的守望,都是拖着曾经的身影;古墙上,掉落了一个词语。这两句话不算一个题记;我只想说——反思吕宾的诗歌语言。

“语言即世界”。世界很厚重,也很辽阔。语言却很匮乏,也很无奈,无法穷尽世界;因为语言之道几乎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却尽量为自己苍白的语言表达而辩护。由此,与吕宾的诗歌对话,不是对他的评论。有一位作家说他重来不读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还认为文学作品没有思想,我不以为然,因维特根斯坦说:“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真的思想的总体就是一幅世界的图像。”我想,评论不只是为作家、诗人写的,主要还是为读者或未来创作者的;还因语言限制了我们能理解和分析事物的范围。

所以,阅读吕宾诗歌的语气,感觉我们好像拖着自己无奈的身影在守望而已。

吕宾出版诗集《我用阳光洗手》,并没有让我惊讶,也没有让我喜出望外,我认为这是自然的事。反而使我在思考其诗歌语言的表达似乎失去了辞格,如在古墙上掉落一枚词语,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自然地弹奏,无需去平平仄仄,无需去沾花惹草,就可以让我们朗读几千年。这是吕宾在四十年前与我们讨论的话题:技巧在于“无为而为”。他以四十年的阳光手帕,擦去泥土,即为纯洁的——诗的语言。

以“我用阳光洗手”为诗集名,如三岁小孩用清凉水洗手巾一样骄傲和幸福。如沈从文笔下的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如《史记》语言的直白就囊括了三千年的文明史;如《诗经》以有限的文字就表达了山川草木,民风民俗,点亮了文字后面的千里山水。以“洗手”这样一个个体的行为动作作为隐喻或象征,来表达在复杂的生活环境里的自我净化,或一种精神的觉醒。如“谢天。我来了/谢地。我不作声/诗歌是我最后的亲人”(《谢天谢地》)。

因而“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典论•论文》)

而严羽讲究“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沧浪诗话·诗辨》),今人朱光潜却认为“诗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而来,不可描的;而意象是观照而来,其形象可绘的。

吕宾的诗歌语言很夸张。真的,我们读起来,几乎不能“呼吸”;但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的“实景与虚景”。“拉开一株树与另一株树的距离”,“你伸出月光一样是手 拨亮每个方块字/和凸凸凹凹的比喻/我惊愕了”(《未认识的开阔地》);“无名峰”在他的笔下也就是一枚“大盆地吐出来的拳头”,奇特的想象和夸张,似乎让人“窒息”。即使是《我享受春天》,“我以一头老牛的目光看着这些嫩草/我感到我的周身长满了嘴唇/春。春天啊”。把俗语“老牛吃嫩草”分开读下来,心里的气流很难顺下去,还“周身长满了嘴唇”,似乎在胸腔里埂着。在他的季节里,也是“一个埋雷的季节”(《这是一个埋雷的季节》)。这些大胆的意象所构成新的虚像,其诗味有陡然的况味,不可描绘。故“境生于象外。”(刘禹锡)

阅读吕宾的《我用阳光洗手》,似乎有语言的焦虑感。在1986年秋天的一天,我们一群文友在嘉陵江畔玩耍,河滩的沙地里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一荡一荡的芦花飘飞,像无数白色的梦,在低空曼舞。他在对折的A4白纸上画了作长揖的手臂,一轮月亮对着天空,如条形的信封大小,黑白色的“礼帖”:右面竖列《对天长揖》诗题,字体稍大一些;背面是诗句的文字:“你把一支歌缠在手指头/绕树三匝/就飘飘远去”“满山的顽石动了/牛羊般成群结队地/随你赶到目的”。近四十年了,我常享受这件手绘的特别的诗歌礼物。

吕宾诗歌的意象很多是错位的语言表达,我们也很难疏通诗歌语言的流向。其实他诗歌很朴实、简单,不是晦涩难懂,而是把意象设置在“语言的错层”里,我们一时不会“咽下去”而已。“错层的语言”,有的在一个句子里,有的是在前后的语句中,甚至在诗题与诗句的空间里,似乎是在“照应”。如《我在枝头等你》的“请举起最初的一片叶子聆听我/春天我没有语言/许多话都被花四面八方说了/所有的日子朝着一个方向/滚动。”“举起”与“叶子”应该没有错搭的问题,而后的“聆听我”与“叶子”就没有直接的“关联”了,“话”、“花”与“说”也如此;“所有的日子朝着一个方向”也是如此,而“所有的日子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滚动”,就让人更“不可理喻”了。这就是吕宾诗歌里的意象,以其错位的语言搭配构成其独特的本意。

一个独立的词语,就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感。

还有就是吕宾把诗歌语言揉碎,再把碎片化的语言粘连起来,构成一个新的语意流向。“分开甜蜜/才知道那一片绿叶是衣裳/那一朵花开是嫁妆”(《我们的水果充满阳光》)里的“甜蜜”是一个非具象的名词,而作者把它具象化,于是才会“分开”,后面的两个句子的语意才会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轻轻地揭开水的皮肤/优美的劳动”(《秧歌》)的“水”也是如此,“水”本为“一体”,把它“一分为二”就有了“皮肤”,如轻轻的面纱,而后的“劳动”就自然“优美”了。“一只蝙蝠从你的屋檐下飞过/把一个黄昏切割”“唇边一朵话被一缕风吹落”(《初赠》)中“蝙蝠”的动把静态的整体的“黄昏”分离了;而“话”为抽象的,以“一朵”修饰而具象与“一缕风吹落”自然构成状态性语言,这样简单的组合,就轻轻地构成了诗句的另外的语意,让我们慢慢品味。再如“卡莎莎是火把的声音,让石头点头/让月亮开门”(《卡莎莎》),这带来新的审美感受;正如宋朝范温所言“韵者,美之极。”(《潜溪诗眼》)

在《我用阳光洗手》这本诗集里,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故古人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繁采寡情,味之百厌”。我还有一种感觉,他这样的诗句应该还有另外的语意解读。我们可以用一粒“麻辣胡豆”来下半斤“烧酒”——享受其诗歌的语言。

主客倒置的语言表达,如《说文》有“治者,乱也;乱者,治也”,其为“反义互训”,《资治通鉴》“敢迎操者”的“迎”为“投降”之意。在具象中这样就会“主客倒置”或逆向的语言表达,构成新的语意,如《跟我上凉山》,实际是工作需要,吕宾他自己上凉山工作;而诗歌以排比的形式写阳光、土豆和羊群“跟我走”,而突出了凉山的蓝天、白云和月亮等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因个体生命的体验差异,使我们不得不以哲理性来思考吕宾的诗歌本客体倒位的语言问题,即诗歌语言被撕裂后,重新组合为新的语言符号。

如《黑的灯》,这首诗是吕宾在1987年秋天构想的。“黑暗也是一盏灯”,这源于“黎明前的黑暗”,他把语意倒置后构成新的具象(意象),也就具有新的语境,如开头两句“在阳光泛滥成灾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还有“转过身来向后走/也许也是一种前进”(古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间有“头辈子睁眼睛死去/这辈子闭眼睛活人”“到处能听到动物的声音/山是鸟儿的语言/水是鱼的共鸣”。  

这是个体生命体验转化为诗,以诗味与哲思共鸣。如哲学博士、评论家庞井君在其散文《黑夜之美》写到,“如果你真心喜欢黑夜之美,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唤醒生命的记忆,睁大心灵的眼睛,更多的一位无穷的黑夜之美就会次第展现在你的生命时空之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是崇尚诗歌和诗人的一代。一个春天的下午,吕宾所创作的《棋手》(二首)在1987年《星星》诗刊第10期刊出时改为“奕”(二首),在选入这个集子时,其中的《突围》更为《棋手》,《不归路》为独立一首。而《棋手》在原创到《星星》刊出,再到这本集子,每次均有改动,如第一节的“每一粒棋子都痛苦地呼唤着 包围我 包围我”,改为“每一粒棋子都痛苦地呼唤着 突围 突围”,再改为“每一粒棋子都痛的 包括我包括你”。三者,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原创更主张弱化“我”;而后“突围”强化“突围”的力量,而突出诗题的含义;最后落在范围里,内涵莫免“小化”了,力量弱了。第三节的最后句“三十六计 如洗”有一种“无计可施”之感,实者为另寻“出路”;而改为“三十六计再寻出路”过于明了了,也无诗味;再改为“再寻出路/三十六计”,重返其计,也无新意了。后面的在诗集里作了调整,而“你突围你被越缠越紧/你越被围困”,改为“你突围你被越缠越紧/你越要突围”,突出语意,而失去了诗感;再改为“你越突围被越缠越紧/你越被围困”,加“越”去“你”,符合原意,语言更加简洁、清晰。

以上语句就是说明诗歌语言的重组,使其语意有了新的流向,即“善诗者去词”;“尚诗者去意”;“初而甘,卒而酸”(杨万里,《颐庵诗稿序》)。

吕宾为诗40余年。在后记中他写道:“诗是醒着的;以诗养心,以业养身;诗歌是人类的绝对的精神,是切入世界的伤口,诗人是人类最后的良心。诗歌是我的宗教,也是我的信仰。”而吕历则认为:“在诗歌中遇见的这个‘用阳光洗手'的人……不断在时空的闭环中挖掘自己、提炼人性之光的诗人。还认为:真正的诗人,就是那个勇于咬破‘认知茧房',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拓展审美边界的‘语言斗士'。”

我以为然。常常在与语言较量,而被打败的都是我们自己。气喘吁吁的。

诗集作者简介:吕宾,四川南充人,诗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我用阳光洗手》,现居成都。
评论作者简介:徐 潋,四川泸县人;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内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文联第二批文艺人才专家库专家。发表60余篇评论文章,出版《半管笛语》等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9081027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