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科学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李健、李建军(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副校长)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锚定的奋斗目标,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编写《中国金融学》教材,核心任务就是要推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并通过教材来系统呈现、广泛传播应用。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在金融学科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国特色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系统阐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内在规律,从我国的金融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系统化的金融学说。
  由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带领团队编写的《中国金融学》,作为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本科生使用的基础理论课程配套教材和高校金融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是“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方法论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首先必须回答应当基于怎样的科学方法论、坚持怎样的立场,这是解答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所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运用好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并解决中国的金融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金融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相结合,推进原创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来深入阐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体系和本土化的成功经验。
  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中国发展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金融实践,自始至终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党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阐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哲理,深入阐释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路径。同时,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实践提炼的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要包含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适性的一般原理与客观规律,对世界各国都有参考价值。首先,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阐明西方理论无法解释的社会主义金融运行的内在逻辑,比如,如何兼顾金融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健运行等。其次,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然具有世界通用性,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中的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运作,都具有通用的术语、基本共性和一般规则,是已经取得的共识、规律性认知和经验,应该纳入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
  坚持学理阐释与理论创新并重。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也为中国金融学理论创新提供了素材宝藏和原动力。要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开放部门等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的有机联系入手,阐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底层逻辑和基本原理,刻画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脉络和发展现状,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伟大成就与学理认知,总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主要经验并进行理论创新,提出具有主体性、本土化和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基石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框架的四大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和人类优秀金融发展理论成果。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遵循。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金融的基本原理作为根本理论遵循,挖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来经济工作中实践、创新、发展出来的中国本土化的金融理论。重点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学术化表达、学理性阐述和系统性构建,并将之系统、全面、有机地融入知识体系之中,成为中国金融学的理论主脊,支撑起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的基础架构。
  第二,立足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开放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我国的金融发展实践,运用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发展规律,讲透中国特色金融实践发展的经验所在、学理所在,提炼中国特色的原创性金融学理论,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实践基石。
  第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中国悠久的金融发展史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金融思想和独特的金融文化。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古为今用,从历史文献中提取中国特色的金融思想。我国金融活动历史悠久,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包括最早的纸币、最早的汇票和期票、最早的货币理论和实践等,孕育了丰富的金融思想。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厚植历史文化底蕴。
  第四,汲取人类优秀金融发展理论成果。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努力讲好中国金融故事的过程中,汲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已经揭示出来的市场经济下普遍的金融内在规律,包括保障金融平稳运行的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通用术语、基本知识、分析方法与运行规则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理论架构
  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阐明八个主要原理,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架构。
  一是阐明金融与实体经济血肉关系的原理。金融的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财务活动,金融体系只有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从居民、企业、政府等主体的财务活动入手,概括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和现状特征,阐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底层逻辑。
  二是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基本元素的本质特征及其价格形成机制。现代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市场经济中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需借助货币来进行计价交易和资产保值,不同主权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体现为汇率,各经济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要通过信用来实现,各种货币借贷和金融工具的交易都以利率为参照来进行估值定价。因此,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应系统阐释货币、汇率、信用、利率等金融基本元素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动规律,包括:货币职能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保持币值稳定和良好的货币流通秩序;汇率稳定依赖于有效的外汇管理、充足的外汇储备、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和有效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通过多样化信用形式与金融工具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中央银行引导基准利率进而作用于市场利率的联动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三是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的作用及其运作原理。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运作载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企业、居民内部或彼此之间的金融活动都需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阐明我国金融机构的构成、制度安排、行业特征、业务运作、经营管理等内容,包括:架构多元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其服务性、竞争性的产业定位;遵循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业发展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打造能够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强大金融机构。
  四是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及其运作原理。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环节,在资金融通、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分担、推动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在论述金融市场基本知识与运作原理的基础上,应阐释清楚我国金融市场的体系构成与结构特征,主要子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作方式,进而阐明我国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功能、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实现金融市场繁荣稳定的内在机理。
  五是阐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金融开放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稳健,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论述金融开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力刻画中国金融开放的历程与内在逻辑,阐明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论证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路径与作用;讲清楚我国如何在开放中不断提升金融业现代化水平、形成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改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六是阐明金融安全风险防控视角下中国金融监管基本原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运作方式的日益复杂化,金融风险管控变得越来越重要。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分析清楚为什么需要通过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有效监管;阐明中国金融监管理念与监管体系的实践特色和底层逻辑;阐明金融安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论述宏观审慎政策及其评估框架的学理与实践。
  七是阐明宏观均衡目标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这些都是宏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阐释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地位及其业务运作原理;阐述货币供求与均衡的基本理论,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需求特征和货币供给机制,阐明中国货币供求与经济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及其综合平衡的治理思想;阐述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阐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的原理和实践经验。
  八是阐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理念与金融“五篇大文章”基本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既强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又彰显了金融发展的人民性。应在阐释金融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学理及其新实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借助现代科技赋能提高金融发展质量,推动金融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增强金融服务的人民性。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9日 1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