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学思践悟】 作者:王剑波(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廉政法治研究中心教授) 权力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新征程上,不断健全制度规范,持续拓展技术手段,能够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是强化权力监督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制度能够对权力边界作出清晰设定、对职责权限作出明确划分、对运行程序作出科学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为框架的党内法规体系,夯实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基础,不断筑牢制度防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提高制度的权威性,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备,更需要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刚性监督与实际约束。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中,唯有构建权责清晰、流程闭环的运行机制,才能防止制度“空转”。因此,应着力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衡机制,推动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格局。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制度成为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同时强化问责机制,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只有当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铁规”,才能真正做到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变革监督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技术的加入,使权力监督突破了传统局限,向数据驱动、实时响应、动态预警的方向升级。 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监督效率,更催生了监督机制的深度变革。例如,在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特性,监督者可以对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精准锁定和溯源审查,极大增强了监督的威慑力和透明度。同时,“互联网+监督”模式的推广,使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反映和线索提供成为现实,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有力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但也应看到,技术不是万能的,要强化对监督技术应用的法治保障,确保技术运用有章可循、依法合规,防止数据滥用和信息泄露风险的发生。技术赋能监督,核心是为了更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是推动实现监督工作从“能监督”向“善监督”跃升的关键力量。 制度为监督定规则,技术为制度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作为规范行为的基本准则,其有效运行离不开精准的信息支撑和高效的执行机制,而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实践来看,制度与技术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过程。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制度执行力,可以大大提升监督体系的响应速度和治理精准度;技术应用中发现的漏洞和短板,也为制度完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现实基础。 为此,应推进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协同互动、双向促进,将已有的监督经验和治理实践及时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制度规范,以制度方式固化监督成果。一方面,将技术嵌入制度执行全过程,形成从制度设计、执行监管到结果评估的闭环体系。例如,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与财政、税务、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打通监督的“数据毛细血管”,构建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监督协同网络。另一方面,以技术应用倒逼制度改进,在大数据分析中识别出的风险隐患,应及时反馈至制度设计端,推动监督制度精准化、细致化。特别是在对权力事项、关键岗位、重要流程的管控中,应依托技术手段开展行为画像、风险预测、动态监管,构筑起预警在前、约束在中的防控机制。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仅是外在规则和手段的组合,更是一种深层次政治生态的净化。在制度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更要锤炼干部敬畏权力、守牢底线的政治品格,培育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中工作的行为自觉。这一转变,需要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也需要通过廉洁文化涵养,让接受监督成为党员干部内心的主动选择。当制度之严与技术之精内化为干部之德、行为之则,才能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真正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9日 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