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广东沿海频遇台风。中国华电开创性将台风转化为增量电力,单日累计发电量达1085万千瓦时,较2024年日均发电量380万千瓦时增长284%,可满足约450万人一日(2.5千瓦时/人日)用电需求,创年内单日发电量新高。 为实现风资源的高效利用,中国华电建设投运了一套集气象监测、功率预测与发电优化于一体的智慧风场平台。该平台是“华电·智新”新能源生产管理平台的应用之一,借助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Windy等多个权威气象信息源,并依托国内首批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气象监测点—青洲三“天眼”系统实时回传海上气象数据,通过“北斗卫星+5G”通信网络,实现远海数据高速传输与边缘计算能力部署。基于AI的风功率预测模型,可对台风路径、风速、风向进行精准模拟与短期预报,支撑发电计划的科学制定与动态调整。通过“系统预测+人工校正”双机制,确保风功率预测准确率持续提升,目前风机可利用率在广东省内同类海风项目位居前列。 针对台风前后风资源波动大、安全风险高的挑战,中国华电总结以往抗台经验,形成系统化应对机制,风前基于“智慧风场平台”预警开展设备加固与发电优化;风中依托“天眼”实时回传和AI预测动态评估,科学决策运行方式;风后“智能巡检机器人”快速诊断与恢复,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损失。这一机制在保障设备与电网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对台风期风资源的高效利用。 中国华电发挥其智能装备集群作用,投用的深水区海上升压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运行维护的多面手,搭载高精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和AI图像识别系统,对海上升压站内设备进行24小时全过程监控。“以前没有巡检机器人,系统发送故障报警后,即使只是小问题,我们也需乘船出海到现场检查,”华电阳江公司项目生产负责人介绍道,“如今通过机器人,我们可远程精准掌握设备状态。” 着眼智慧风场“驾驭台风增发电”这个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常态化长效化,中国华电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AI”战略落地,持续完善极端天气下风电场的防灾减灾与发电增效协同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