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共赴太空之旅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
共赴太空之旅(新作速评)
张明瑟《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9日 第 20 版)
  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海报。
  资料图片


  特写镜头里,一只兔子玩偶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静静飘浮,毛茸茸、粉嘟嘟,憨态可掬,针脚细线依稀可见,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女儿送给她的出差礼物。镜头拉远,家人的照片、空间站近景、舱外中景、太空远景……直到九霄云外,“蓝星”地球静静地躺在宇宙怀抱中,画面沉寂而寥廓,如诗如画。
  作为中国首部由航天员拍摄的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沉浸感,带观众体验一次完整的“太空出差”。从酒泉发射场的烈焰腾空,到空间站里的日常起居,再到平安返回东风着陆场,这部电影用真实的影像,还原了神舟十三号乘组183天太空之旅的全过程。
  罕见的太空实景拍摄,极清晰的画面呈现,注定这部作品在影史上留下独特一笔。拍摄前,主创团队特制8K摄影机,随神舟十三号乘组一起出征。这台超高分辨率摄影机,让我们看到了以往无法想象的太空细节。飘浮在空中的水珠倒映出航天员面庞,打开舱门太阳瞬间照进来的夺目光亮,舷窗外地球山顶的皑皑白雪——纤毫毕现的瞬间,让太空生活近在咫尺,为观众营造出绝无仅有的现场感。
  当航天员们自然地说出“晚上见啊”“我来接你们了”这样的日常对话,观众仿佛置身距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之旅的亲历者。特别是在出舱场景,观众不仅能看到航天员是如何锱铢必较、冷静沉着地准备出舱活动,还能借助舱外航天服上的摄像头,跟着王亚平的视角一起感慨“哇,好亮”,一起遥望美丽的地球和深邃的宇宙。
  这还是一次充满生活气息的旅程。舷窗外,是150摄氏度到零下100摄氏度的极热极寒交替,舱内则是忙碌热闹的景象。航天员拆解货物包裹、检测舱内微生物,如同搬入新家般精心布置空间站。春节时,翟志刚写下“逐梦飞天同守岁,龙骧虎步共迎春”的对联;三人围“坐”吃饺子,鲅鱼馅、猪肉白菜馅飘香——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太空年味。
  开场那只可爱的兔子玩偶,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符号。它飘在舱内背景中,出现在天地视频通话的画面里,每每出现,航天员与家人的故事便准时开始:“妈妈,你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吧!”女儿的声音从地球传来,王亚平微笑回应;看到翟志刚身着唐装庆祝春节,儿子笑着调侃他“像说相声的”。影片用这些情感元素,赋予最尖端科学探索以朴素的人情味。
  除了小家的情感,影片着重表达了中国航天的人文情怀。正如王亚平旁白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待在摇篮里。”这种对探索宇宙意义的思考,还具象化地呈现在一段段透过舷窗拍摄的极清影像:雄伟的青藏高原,澄澈的青海湖,广袤的撒哈拉沙漠,狭长的红海……观众好像爬了一次高山,行至片尾终于登顶,地球美景一览无余。转眼间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仿佛人类文明的火光,耀眼地诉说地球家园的美,提醒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不要忘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而存在。
  《窗外是蓝星》打破时空界限,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置身星空。虽然没有科幻大片般曲折的情节和源源不断的“爽感”,但它在太空纪实影像清晰度上的突破,在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上的创新,就足以让我们走进影院——“真实的遨游太空是一种什么体验”,谁能拒绝得了一探究竟呢?正如陶渊明在1600年前所说,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片尾曲响起,神舟十三号乘组平安回家,许多观众追寻星辰大海的梦想,由此启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