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李长春对招聘面试的场景并不陌生。13年前,他通过面试加入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13年间,作为公司的工会主席,他参与过不少次面试,但是今年7月28日的那场招聘会,身份和立场发生的变化还是让他有些恍惚。
6月5日,包括李长春在内,3500名在花旗金融上海及大连工作的人被裁员,虽然“N+6+3”的补偿是个缓冲,但失业的阴霾还是在蔓延。直到在张江园区总工会开展的第二场花旗金融专场招聘会上,看着现场的1000多名原来的同事忙着投简历,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事件发生至今近3个月时间里,从最初的迷茫不安,到在上级工会张江园区总工会的指导下帮同事找工作,李长春收获了不少感谢,对他个人而言,也收获了安定感。
张江园区总工会助力
决定帮同事找工作
裁员带来的恐慌在一个月后才逐渐显现。“企业的补偿方案中,除了法定补偿方案外,还额外有3个月的工资补偿,相当于从6月到9月,大家不用上班也有工资。”李长春告诉记者,最初大家并没有很紧张,但是随着第一轮找工作的同事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并不顺利后,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
帮以前的同事们找工作的念头,源于和上级工会——张江园区总工会的一次会面。当时,身处裁员名单之中的李长春是企业的工会主席,根据《工会法》的规定,需要告知并征得上级工会同意。园区总工会在与其几次的接触中,敏锐捕捉到了李长春的负面情绪。“当时,我看到很多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没了工作,心情是很沮丧的。”李长春回忆,他记得作为花旗工会的上级工会,园区总工会考虑得更远:缓冲期过后,这些职工在市场上还好找工作吗?
“事情的后续发展证实了园区总工会的顾虑。”李长春告诉记者,一些职工在投递简历后并不顺利,转而向工会寻求帮助。“有的同事面临房贷等压力,随着时间推移不免有些焦虑。”
“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我们工会组织责无旁贷。”张江园区总工会负责人刘康泰介绍,长期以来,工会聚焦职工的需求,在技能竞赛、婚恋交友、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服务,形成了“张江杯”科技创新达人赛、“张江·爱情·湖畔”系列婚恋交友活动、“法律援助365”等品牌。“我们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雪中送炭。”经过几番考虑,园区总工会决定为花旗金融的职工开设专场招聘会。
量身定做专门指导
二次招聘会来了1000人
7月18日,在多方努力下,第一次面向花旗金融职工的专场招聘会召开。首次招聘会,几方都没有底:17家企业,200多名面试者的数字算不上多,但已远超李长春的预期,“原来以为只会来50多人。”
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效果很好——来的企业多是对口企业,他们对花旗金融职工的能力也赞不绝口。这给了李长春信心,他决定更多走出去,为自己的同事做推销。“我本身也做招聘,很知道企业的需求。”他告诉记者,他跟着园区总工会走了不少企业,一遍遍地重复:“短短的面试时间很难了解一个人,我们这批职工都是长期在花旗工作过的,能力肯定没问题。”
7月28日,第二场,由张江园区总工会牵头组织的“花旗员工岗位信息推荐交流会暨金融信息科技行业专场招聘会”在张江科学城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太平洋保险、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汇丰银行等32家企业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来的求职者也翻了几番——1000多名求职者将党群服务中心围得水泄不通,部分热门的岗位前甚至排起了长龙。
活动工作人员、上海仁才实业相关负责人葛晨宇介绍,考虑到很多人上次面试已是多年前,现场还安排了简历美化、简历代打、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那一天,很多人和李长春握手,谢谢他的坚持。
让李长春高兴的是,努力慢慢有了收获:有来自大连研发中心的同事专程赶来面试,想来试试运气;有年轻同事在他的鼓励下找到了国企的工作……招聘会前后,好消息一次次传来,给了他信心。
工会没有停止运作
80名工会组长积极服务
按照《工会法》规定,直到工会改选之前,李长春还是企业的工会主席。让他特别感动的是,在这段时间,工会的组织一直在运行。“我们这次涉及3500名职工,靠我一个人联系是不可能的。我们的80多名工会小组长一直在帮忙,即使有人已经找到了工作,也在帮忙转发招聘的信息。”
这段时间里,原先的工会俱乐部小组、工会福利也还在继续,“我们重点开展了心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还有之前进行的技能培训也在继续,就是希望大家多些技能傍身。”李长春坦言,越是这种时刻,工会的作用越是在细节处,“在张江园区总工会等上级工会的指导下,我们还想多搞几次专场的招聘会。我们有些年纪比较大的同事,他们在考虑运用自己的经验创业,我们也在提供帮助。”
看着同事们慢慢安定下来,他说,想在忙完这段时间以后,也给自己找份新工作。“我在上海工作了13年,如果可以,我也想继续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