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中建五局建立系统化、阶段性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三青工程”破解建筑行业人才难题

发表于 昨天 1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出版日期:2025-09-09   A03版●企业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师萟

近年来,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创新实施“三青工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建立系统化、阶段性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有效破解了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人才断层问题。中建五局对入职10年内的青年职工实施差异化培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撑。

“这套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自然生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建五局北京公司山西区域人力资源负责人林晓慧说,“其创新性体现在将职业发展轨迹标准化,同时保留个性化发展空间,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精准对应职业发展关键期。”

“三青工程”包含青学、青优和青尖阶段,针对工作3年内、5年和10年左右的职工依次递进。“青学”阶段,职工通过企业理念、业务知识、初级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不断提升岗位生产力。华朔右玉独立储能EPC项目青年技术骨干李毅,就是依托“青学”培养实现技术上、管理上、创新上的突破,被公司评为“2024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青优”阶段,中建五局对人才进行团队管理、创新思维、中级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基本达到专业骨干或部门负责人及相当岗位的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水平。“开源节流、步步为营是我的工作格言,也是我一直进步的动力!”现任中建五局北京公司山西区域经理部机关核算员武鹏翔说,通过“三青”工程的系统性培养,他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很大提升,而且在与甲方、税务局、银行机构等交流协作上也游刃有余,保障了区域经理部资金的良好运行。

“青尖”阶段主要对中层管理人才进行领导力、前瞻力、高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培养。阿克苏南疆能源输变电工程EPC项目负责人赵绍凯作为“青尖”人才的优秀代表,在毕业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名项目经理,多次获得国家级QC成果、专利证书,在国家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平台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公司“十佳青年” “技术先锋”等多项荣誉。

以山西区域经理部为例,今年培养“青尖”3人、“青优”10人、“青学”29人,其中35岁及以下担任项目(部门)经理及以上职务的占比为44%,青年骨干离职率为零,为区域经理部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

为确保培养实效,中建五局配套建立了多维支撑体系,对每年校招职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了解青年职工的诉求、解决青年职工的困难、服务青年职工的发展、做好青年职工的职业引导;执行“入职培训” “快速轮训” “导师带徒”“青苗计划”制度,持续开展“人人上讲台”“每月一课”及后备人才培训等活动,确保职工得到更多的业务实践和成长机会,并对于轮岗优秀、成长较快的职工给予专项奖励。

在促进技能提升方面,中建五局创新学习方式,围绕新能源领域,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外部专业精英授课的方式为职工赋能,填补知识技能缺口,助力其从容应对工作挑战;开展信和学堂“双周一课”,鼓励职工开发内部培训课件,参与信和学堂讲师认证;根据课程时长、课程质量、授课对象等情况发放课程开发津贴,全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型”职工。

不仅如此,中建五局还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并将比武结果与职工“两转”、职级评审、岗位工资、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鼓励职工参加在职业务学习,对于取得相关注册证的职工,在岗位晋升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倾斜。

“人才决定企业未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能手,更要培育懂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该培养体系已被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未来,中建五局将通过分阶段、有重点的规划,结合“三青工程”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