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回复: 0

【助力写作】为何要“小处落笔”?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国昌 | 如何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原创 刘国昌 老记说事

如何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刘国昌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理念。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认知的问题,也有一个实践的问题。今天我们说说这事儿。

  一、何为“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说的是媒体人在工作中要时时、处处关注、思考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形势和特点。如时下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针,那么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就要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在写稿中加以体现。

  “大处着眼”实际就是“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语)。学会从宏观上观察问题,想全局性的事情,不囿于一城一地,眼界要宽广。

  二、何为“小处落笔”

  选题定了之后进入写稿阶段,在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小处落笔”。

  “小处落笔”,就要写微观的东西,写细节,写故事。这样的稿子深受人们欢迎。

  为什么呢?

  这是由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报道第二。做报道的时候,需要精选那些来自生活的新鲜、生动、有意思的事实来写,以此来反映特定的主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大主题,但在具体报道中则要在“小处落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龙吟》报道,每一篇稿子都从具体的内容写起,如《茶文化》《亭文化》《毛笔文化》《长城文化》等等。

  生态建设的报道,也是一个大主题,然在报道中要注意选择那些具体的地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村镇)来写。同样像反映农村变化、中小学教育、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方面,都要善于从“小处落笔”。

  三、如何做好两者的紧密结合

  “大处着眼”与“小处落笔”,看起来好像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大处着眼”说的是写稿的指导、方向;“小处落笔”讲的是材料的取向、实操的步骤。方向不明,无法写稿;取材不对,难于下笔。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把稿子写准、写好。

  为此需要注意和做到以下两点——

  1.勤于学习,提高眼界。

  学习是第一位的。作为媒体人,党报党刊是一定要看的,重要的文件精神要及时掌握,惟此才能真正做到“大处着眼”。

  有些记者对此认识不够,总觉得“有领导把关,自己写稿就行了”。仔细想想,自己学习不到位,对报道精神领会不深,怎能把稿子写好呢?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作为一个党报记者首先要站位高,站位高,才能眼界宽。这样才能更好地感觉实际生活、写出好稿。这是经验之谈,也是重要提示,值得年轻记者深思。

  2.深入实际,捕捉实料。

  为做好“小处落笔”,需要我们的记者要眼睛向下,经常到生活中去,寻找、捕捉那些新鲜、具体、生动的人和事来写。只有这样,才能把“小处落笔”做好、做扎实。

  有些记者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具体表现在:忙于“跑会”,深入基层少;面对面采访少,满足于下面送来的材料;捕捉细节能力差,抓不住“有意思的瞬间”……凡此种种说明,不及时纠正和改正这些毛病,那我们就无法写出“接地气,冒热气”的好稿子。

小结语

  如开头所说,“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是个重要的写作理念。具体落实有个认知问题,也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年轻的记者们需要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并勇于在写作中大胆践行。惟此,才能把新闻作品写得更好。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