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擦亮四川“人才+制造”双重名片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泸州陈文华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以“共襄丝路盛会共赢丝路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四川)---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商品博览会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开幕。本次展会是四川省首次在海外布点自主办展,也是迄今为止四川境外展中规模最大、参展企业和展品数量最多的展会。

展会现场,四川工程师与当地客商围绕设备参数深度交流,技术“对话”超越常规订单谈判,尽显专业底蕴。这不仅是“四川制造”的集体出海,更是“四川人才”的集中亮相。四川的发展优势,正由“拼规模”迈向“拼能力”,依托高素质人才实现价值跃升,形成新的发展势能。四川以实干践行人才强省战略,在全球舞台上擦亮“人才+制造”双重名片。

“川军”出海这些年,其实一直在变。以前闯市场,多靠能吃苦、肯卖力;现在四川往外送的,早不是简单劳力了,是重型机械、智能系统,还有一整套解决办法。就像国机重科的一张设计图、华西集团的一套施工法子,藏在里面的都是高技术、高价值的智力活儿。走出去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正是四川这些年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扎实用力的结果。

这样的转变,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全靠技能人才生态一点点变好:从“天府工匠”这样的成长路子被打通,到企业能自己评技能等级;从职业教育跟着产业需求走得更近,到技能人才在待遇和认可上更受公平对待……这些实打实的机制调整,让一线劳动者有了提升技能、钻研创新的劲头,让“人”真正成了发展里管用的力量。

塔什干这趟经验告诉我们,以后区域之间比高低,核心是看能不能搭起有吸引力、有活力的人才环境。擦亮四川“人才+制造”双重名片,需要在政策、机制和平台上持续发力。

首先,要完善政治荣誉与人才评价机制,让优秀技术人才在评优、表彰和职级晋升中有更多机会,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其次,优化评价体系,减少唯论文、唯职称的束缚,更重视市场认可度和实际贡献,如成果转化率、工艺改进成效、企业效益提升等指标。第三,要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推动院校、企业联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既懂智能制造又懂数字化管理的人才。最后,应加快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支持技能大师、青年工匠参与国际竞赛和项目合作,推动“四川制造”与世界对接,让人才在实战中提升技艺、积累国际经验。这样,四川才能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制造优势。

四川首次在海外自主办展,意义不光是签了多少单,这更像是对人才战略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四川走向质量时代的一份扎实证明。等每个有手艺的劳动者都被看见、被尊重,等“四川工匠”真正成了一块有分量的招牌---四川制造、四川创造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