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陈磊 阅读提示 从一片荒地到智能基地拔地而起,从依赖柴油到新能源动力领航,新能船业以技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用智能化生产重塑制造流程,让内河船舶在绿色转型的航道上加速前行。 水脉蜿蜒,见证变革。 昔日运河上柴油机轰鸣,黑烟随波;今朝白马河畔,激光如裁衣之剪,数字孪生系统为巨轮安上“数字镜像”——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在此悄然崛起。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船业)仅用一年时间,便将河畔荒滩变为智能工厂,眼下,各型新能源船舶已昂首入水。这一速度的背后,是这家船企向绿向智而行的缩影。 敢于向“油老虎”亮剑 传统内河船舶,柴油驱动已成定式,高能耗、高排放是行业沉疴。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现有不少船舶已难以满足能效要求,这让新能源船舶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瞄准这一痛点,由济宁能源集团携手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孕育的新能船业,自诞生起便锚定“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的钢铁誓言。 “我们联合中集集团、宁德时代、武汉理工大学打造了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新能船业常务副总经理吴则成介绍说。基于此,新能船业对标海船生产技术标准,运用自主可控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业的“数智化变革”。 走进新能船业的联合车间,恍若步入未来。激光游走,分毫不差地切割大型构件;传感器密布如敏锐神经,焊接温度、装配精度数据实时跳动,每道工序皆可追溯。 新能船业依照内河船舶特点量身打造的智能化体系,覆盖了设计、仿真、生产、物流全流程。设计环节,三维建模软件仿真船舶结构,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问题,避免传统造船“边造边改”的浪费;生产环节,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订单优先级和设备状态自动分配生产任务,让每台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物流环节,AGV无人运输车始终按照最优路径穿梭,让复杂的物料配送准时高效……这不仅是国产智能产线的“样板间”,更是大型构件高质量、高效、绿色制造的崭新宣言。 “含新量”和“含绿量”双提升 新能船业技术部负责人陈朋曾在一家传统船舶企业工作,进入新能船业后,他便被数智化、标准化造船模式深深吸引,一股脑地投入到新能源动力船舶的设计中。 “我们在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方面实现了四项重大突破。”谈及近两年的工作成果,陈朋难掩自豪。为了降低船舶阻力,陈朋带领团队反复调整船底线型,优化首部线型和尾部流场,降低了6%的船舶阻力;为了节约能源,团队不断对动力系统进行匹配测试,找到电机功率和螺旋桨转速的最佳组合,实现了3%的能源节约;为了船体结构的轻量化,他们对比选定了兼具高强度与轻量化特性的钢材,优化船体骨架结构,使船舶自重减轻了5%。这些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提升,更让船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90%以上,实现了“含新量”和“含绿量”的双提升。 “目前我们打造的‘节能、环保、经济、高效’4E绿色智能船舶已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并获发AIP证书(原则性认可证书)。”陈朋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路线得到了行业权威的认可。 作为技术带头人,新能船业副总经理杨东江则带领团队持续深耕“绿智融合”领域,其重点研发的氢能源动力船舶,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有望明年投产。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团队借助5G网络和北斗互联,将船舶位置、航速、载货量等实时数据传至控制中心,实现智能精准调度;岸电系统和智能充电网络的配套建设,则达成了“航行零排放、靠泊零污染”的绿色闭环。 “未来,我们要让每一艘新能源船都成为水上的‘智能瞭望塔’,实时预警航行风险、优化避障路线,保障船舶安全!”杨东江信心满满地说。 从“守标准”到“定标准” 我国内河船舶的数量多达十几万艘,但绿色船舶制造标准大多由几家大型海船公司和高等院校参与制定,几乎没有一家内河船舶制造企业参与其中。“我们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认为,这不仅是企业的自我突破,更是为内河船舶制造业树立标杆。 于是,新能船业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造船“新势力”,更要成为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的“制定者”。他们组织多名技术骨干,梳理了近些年的生产数据和技术成果,结合内河船舶的运营特点,编写了《绿色造船企业评价要求及细则》团体标准。 从工厂的能耗指标到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从船舶的设计能效到回收利用方案,每个条款都经过了数十次的讨论和验证。该标准于2024年9月发布,填补了内河绿色造船企业评价的空白,此时,新能船业仅仅成立了两年。 同时,在《内河新能源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立项中,新能船业凭借在新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实践积累,针对行业共性的安全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规范建议,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新能船业还志在构建数字化管理、先进工艺、智能装备的全新标尺,推动内河船舶制造业整体升级。依托智能制造领先优势,企业已荣膺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山东省先进智能工厂、山东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等多重桂冠。 新能船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企业将以科技为帆,政策为风,承载着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将绿色智能的“济宁造”“中国造”船舶源源不断送入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