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漫天黄沙中的钢轨“精调师”

发表于 昨天 20: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8日早上,位于青海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地区的格库铁路沿线风沙漫天。在乌图美仁站,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乌图美仁线路工区工长陈涛正带领轨距精调小组人员,对线路进行精确改道作业。职工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松卸零扣件,有的在清理承轨槽,有的在更换尼龙座,现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狂风呼啸,陈涛双膝跪在钢轨上,面庞几乎贴着冰冷的钢轨,目光凝视着手中道尺玻璃屏幕里的线轴。

“轨距精改是恢复标准轨道框架结构的有效途径,可以降低列车运行时对线路的冲击,可延长设备变化周期,提升线路整体平顺度。”陈涛介绍。

“大家一定要仔细,轨距调整到1435毫米,偏差不得大于±0.5毫米。”陈涛一边测量一边说,他的声音很快被风声淹没。

为使轨距精改一次性达标,格尔木工务段秉持“精测精捣、精改精修”的原则,以老带新,组织业务技能突出的骨干在现场当老师,以教促学,促使作业人员积累作业经验、增强操作技能,以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的整改方式,逐区间、逐段、逐站开展精调作业。

“大家一定注意细节,挡板、尼龙后座、钢轨弹条之间的‘三道缝’一定要消除,弹条扣压力不足,一定要复紧,大胶垫歪斜压溃的一定要更换。”对讲机里不时传来陈涛的呼叫声。

轨距精调,难在“精”上,不仅考验经验,更考验技术,手上多紧一下,少紧一下,都难以完美做到“精”。而且需要通过更换不同的扣板和尼龙后座,在0.3毫米与0.2毫米之间来回调整,最终将轨距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间,确保精调一处、优良一处、达标一处。

“再稍微往左边点,好!这边……”陈涛紧盯道尺上的轨距数据,指挥作业人员,以钢轨内外侧交替的方式,一点点紧固螺栓。确认无误后,他手握道尺举步向前,每走几步,就要弯腰测量一次轨距,检查扣件位置是否正确,挡肩、扣板是否离缝。他的身后,翻扣板、换胶垫、涂油、扣件复紧等工序稳步跟进。

11时整,经过质量回检,线路达到列车放行条件恢复开通,职工们收拾好工机具有序下道。此时的乌图美仁,依然黄沙漫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蒙文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