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一张旧沙发,何以聚人气?

发表于 昨天 20: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9日早上不到8点,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二站结束了班前会。一名职工对站长、党小组长都春晓说:“站长,下班后等等我,到沙发上坐坐。”

“到沙发上坐坐,成了我和大家伙的‘暗号’了,离得近,更容易交心。”走进都春晓的办公室,一张旧沙发格外注目——与办公桌成直角靠在一起,橘黄色的仿真皮有许多形状不一的裂缝,有的地方还起了毛边。

职工坐在旧沙发上与都春晓(右)交流。于茂华 摄

一张旧沙发,何以聚人气?回想起1969年成立的原采油105队,1973年获得石油部“严细成风采油队”后,相继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近50项,凝练形成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团队精神。

20年前,为了改善一线工作条件,原采油矿领导把这张沙发放到了105队会议室。之后随着机构改革,105队成为注采二站后,原队部成为采油管理二区驻地,沙发也一直放在会议室。

在这期间,都春晓也从一名工人逐步成长为注采二站副站长、站长。2022年站长、党小组长一肩挑后,他带队搬到离城区更远、油井更近的地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带走这张旧沙发,“沙发有105队那股劲儿。”

“绝大多数职工心里的疙瘩是在这张沙发上解开的。”干了近40年采油工的老工人邵学忠曾是都春晓的师父,在他眼里,都春晓搞采油“有套路”、抓思想“有门道”,能“识人”、会“用人”。

都春晓(右)在井场和地头做思想工作。于茂华 摄

事实上,邵学忠就是都春晓抓思想工作的受益者。因为身体素质欠佳,邵学忠干不了重体力活,都春晓看到了邵学忠的“点子多”。就在这张沙发上,邵学忠提出了“稠油掺稀油”的办法,效果立竿见影,省下了大笔作业费。

无独有偶。工人闫建利文化程度低,一些技术性工作处理不了,经常自责。都春晓就发挥他身体强壮的特点让其负责平井场。出手的井场成为样板,每天开开心心的闫建利成了沙发的常客,“个人、家庭和工作的事儿都愿意跟站长聊聊,心里敞亮。”

激活一个人,影响一批人。都春晓对职工知根知底,因人而异发挥其特长激发了大家伙的积极性。今年的一场极端天气,全站200多口油水井只有3口受到影响,且不到天亮就恢复正常。

都春晓这个名字也被职工们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情况都知晓、心情似春晓。职工突然发生的细微变化,都春晓都能看到眼里并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拿出应对措施。“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很大,理不顺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11点半,职工推门进入都春晓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胳膊肘扶在办公桌沿,前倾着身子说,“谢谢站上把我们两口子的夜班错开,有了更多时间照顾老人。”

一个月前,都春晓发现这名职工一反常态,下了夜班就往家赶。还是在这张沙发上,他了解到职工家里有失能老人,于是当即调整值班表,采取了上述措施。

“政治站位高,工作接地气。”在滨南厂基层党建专家、采油管理二区党支部书记张士海看来,都春晓身上有油有泥,和职工干在一起、心连一片。

都春晓认为:“兵头将尾要做一根轴,凝聚职工相互支撑、相互成就,这就是团结的意义所在。”沙发上聚起的人气升腾为战斗力,注采二站连续5年获得胜利油田先进党小组,原油产量一直保持主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怿 通讯员 庞世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