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刚子”火了,高校治理需要更多真诚互动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这几天,账号“人大刚子”在社交平台爆火。食堂增设水果、校园班车班次调整、校区建设……“人大刚子”在评论区里积极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治校建议。经确认,“人大刚子”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账号,这种零距离、接地气的沟通获得了学生的一片赞声。

学生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领导能够亲自“下场”,加入学生聚集的社交平台并频频发声——“刚子”的称呼自带反差感,校领导也玩社交媒体,还在评论区认真回复问题、落实建议,让学生们很有获得感。进而言之,这样的互动能火出校园,是因为人们乐见高校管理者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换位思考,以更轻松、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年轻人对话。

事实上,类似的事例近年来愈发增多,有校长在几年前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向学生承诺“一定回复”,数年来,他遵守诺言,回复学生三万多条短信。同样,在今年刚刚过去的毕业季,不少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花式”宠学生,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学气质——有的校长为毕业生拨穗时,满足了众多学生的“整活儿”要求,被网友称为“宠学生天花板”;有的校长在毕业歌会上“献唱”,并表示“能在毕业季为同学们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非常欣慰”……学生敢表达、愿意表达,高校管理者能以“有趣的灵魂”、切实的行动作出回应,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高校校园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也能让办学治校更高效、更精准。

当然,人们更乐见的是,这种网络互动后续能够形成制度化的反馈与落实机制,真正架起一座学校与学生高效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应有的姿态与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